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末日博士主講!一口氣看完擔心全球經濟的好理由!

 鉅亨網 – 2012年6月19日



希臘選舉結果出爐,支持抒困案的政黨贏得國會多數席次,但是全球經濟的前景似乎沒有明朗多少,末日博士魯比尼 (Nouriel Roubini) 便在《衛報》撰稿,一口氣細數擔心全球經濟的好理由。
魯比尼撰文表示,歐元區、美國、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金融與經濟似乎都籠罩在陰霾之下,2013 年的大環境會非常艱困,需要極力找尋避難所。
他認為,歐債危機正在惡化,而歐元依舊強勢,財政緊縮政策讓許多會員國的衰退程度加劇。外圍信用短缺和高油價侵蝕著復甦前景。歐元區銀行體系正分崩離析,銀行間的信用連結被切斷,周邊銀行資本外逃的速度將會變的更快,因為希臘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無序退出歐元區。
此外,財政和主權債也變得更加緊張,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公債殖利率已經來到無法持續的頂峰水平。事實上歐元區可能不只需要援助銀行,當防火牆不足以支撐意大利和西班牙時,可能還得力挺主權國家,所以歐元區面臨無序解體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一路向西,美國經濟表現疲軟,Q1 經濟成長只有寒酸的 1.9%,4 月和 5 月新增就業數字蹣跚,所以美國美國年底可能會在年底來到拋錨狀態。更糟的是,明年陷入二次衰退的機率也提高了,因為不斷逼近的財政懸崖會增加稅收,減少可支配的收入。
另一方面,關於財政調整的政治僵局可能會持續下去,無論 Obama 和 Romney 誰贏得了 11 月的總統大選。因此債務上限之爭、政府關閉危機、評級機構下調評等都可能再度重演,這些都可能進一步打壓消費者和企業信心,而減少開支和進行避險都會加劇股市的下跌。
中國的成長模式也無以為繼,可能在 2013 年被淹沒,因為該國還是用投資刺激經濟,用消費刺激經濟的改變太小也來的太遲。新一任的中國領導人必須加速結構改革,減少國民儲蓄同時消費佔 GDP 的總額,但領導階層對於改革速度的分歧,以及權力交接的顛簸過程,暗示著改革會以不夠快的速度進行。
這些地區的經濟趨緩也會拖累新興市場,因為這些地區是新興市場的主要貿易和金融聯繫對象。同時新興市場也缺乏結構性的改革,以及擴大國家資本主義的措施,這都減少了他們的成長彈性。
最後,伊朗核問題替中東與美國醞釀了長久的緊張局勢,也將在 2013 年沸騰,目前的協商可能失敗,就算用嚴厲的制裁也可能無法阻止伊朗建造核子武器,美國當然也不會容忍這一點,所以在 2013 年的軍事對峙將導致大規模的石油上漲和全球經濟衰退。(接下頁)
這些風險因子正是全球股市下跌的主因,同時也在消費和資本支出上帶來負財富效果。負債國的舉債成本也不斷提高,評級機構調降中小型公司評等,商品價格下降降低出口國收入,風險厭惡的心理是經濟趨緩自我實現的部分原因
和 2008-09 相比,當時的決策者有足夠的空間施展本領,如今貨幣和財政機構都面臨無計可施的窘境,貨幣政策一直維持在 0 利率的水平,也釋出了幾輪的量化寬鬆。事實上經濟和市場面對的不是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而是信用和破產危機。與此同時,預算赤字嚴重地無以為繼,各先進國價的公債大幅限制了進一步實行財政刺激的可能性。
利用匯率刺激出口是一個零合遊戲,尤其是在公部門與私部門都在進行去槓桿化的時刻。當一個國家藉著弱勢貨幣而取得貿易結構的優勢時,就代表另一個國家因為強勢貨幣而在貿易結構上處於劣勢。
支撐、援助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能力也受到了政治力的箝制,瀕臨破產的國家無力再吸收銀行體系的損失,所以國家的成了銀行的風險,許多歐元區的國家也正把大比例的公債拋到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
要避免歐元區的無序結果,當前的財政緊縮政策應該循序漸進,也要建立財政與銀行體系的聯盟,先以歐元區範圍內的存款保險開始,並朝向更大的政治一體化,就算希臘離開歐元區也一樣。
但不幸的是,這些關鍵的措施都遭到德國的抗拒,因為這些都將讓德國的納稅人面臨更高的風險,包括經濟、財政、與銀行整合各方面,所以歐元區面臨災難的可能性仍在上升。
更不要忘了,歐元區危機雖然是籠罩全球經濟前景最大片的烏雲,但他並不是唯一的烏雲。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2年後勞動人口衰退!資金大逃殺房市長線恐崩七成!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2.05.31


根據經建會的數據,台灣的勞動人口比例將在2014與2015年開始衰退,表示台灣的人口紅利屆時將消失;而且2023年的時候台灣死亡的人會比出生的多,總人口數開始減少。在這個影響下,台灣的房貸風暴最快在明年就會發生。比對日本、美國、西班牙等各國經驗,一步入人口紅利消失的階段、國際資金就開始大撤退、經濟進入長期低迷,房地產價格更是走向崩潰,因此只要台灣少子化與人口衰退的趨勢不變,未來3年內,2015年之前,房市大跌3成是機率極高的現象;以10年的長線來看,台灣這一波的房市下修更可能高達7成,而這是台灣過去50年來所沒有的經驗,過去民眾對房地產的印象恐怕要大調整,否則在這一波台灣的人口與房地產巨變中,一般民眾將成為財富縮水最大的族群。

在各國房地產崩盤的經驗中,最著名莫過於日本。1985年9月的日本,與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等國財政首長簽訂「廣場協議」,五國財長同意讓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由於當時德國政府全面防堵熱錢流入房地產,所以國際資本選擇進入當時全球最強勢的日本國內,其中大部分又流進日本的不動產,大量熱錢炒作迫使日本房價上漲,日幣大幅升值,而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施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與過去四年的馬政府相同),飆漲的房地產,引誘許多日本人紛紛拿出畢生積蓄投資不動產(與台灣有積蓄的公教、菜籃族紛紛搶當投資客相同),1990年3月,日本六大城市(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户、橫濱、京都) 房地產價格達到不可思議的價格,這是空前的產業榮景,談房地產泡沫只會被笑話。
當時日本全國土地面積只有美國面積約4%,大約等於美國加州(California)面積大小,但整個房地產市值總額卻相當於當時整個美國房價的四倍,美國全國的房地產總價也不過等於東京的房地產價值,普通勞工階層即使花費畢生積蓄也沒辦法在日本主要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與台灣很類似的,當時多數日本人「相信不動產價格只升不降」的神話,爭相購買房地產。但很可惜,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從無商品例外。1990年秋季,東京房地產交易量突然大幅下滑,然後價格從東京為中心開始崩盤,1991年,六大都市房地產價格平均下跌20%,隨著國際資本獲利了結後撤退,由外來資產與本土資金一起狂炒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日本人一輩子沒看過房地產崩盤的現象,直到2000年,日本商業不動產平均價格跌幅達到70%以上。

當時的銀行放款只顧拼命做業績、卻疏忽了房市一但趨勢反轉的風險,持續不斷地提供源源不絕的房貸,而且認為如果這些企業或個人出現資金緊縮時,只需將手裡的房地產賣掉就可以解決問題,整個銀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就這樣像滾雪球一樣迅速擴大,最後,全日本的銀行一個一個淪陷、落進呆帳與壞帳的噩夢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徹底全面崩潰。直到現在,日本的房地產不僅還未止跌,甚至還有走跌空間,2050年以前,日本房地產長線仍是走跌。

圖1:日本不動產價格指數 


房地產的衰退程度決定在該國人口紅利的分布。當國家勞動力源源不絕時,外資會選擇進國內投資,市場景氣一片榮景,反之,當該國勞動力達到顛峰的前夕,外資就會將資金轉往下個人口紅利正在上漲的地區,該國缺少了外國資產的投資,資金被釜底抽薪,不管實施任何政策,房地產都無法再恢復,同上面的圖中可以看到,日本的勞動人口上漲是分成兩段的,一段是1970年,另一段是1993年,經濟體規模在全球前40的國家,人口紅利上漲是房地產上漲的必要條件,資金流是導火線,1973年日本房地產衰退不致於太嚴重是因為日本還有第二波人口紅利上漲期,第二點則是當時全球資金還未大量流入日本,日本房地產還不至於出現劇烈性的膨脹,但1991年日本即將失去人口紅利的優勢,加上利率調升至通貨膨脹水準之上時,這些資金便大舉撤離房地產,轉而進入其他投資項目。

圖2:日本人口比例變化 

接著來看美國房地產,圖3是美國房地產價值走勢變化,而綠色箭頭處是前一波美國房地產停滯的時期,對照圖4的美國人口結構,1988~1993剛好是人口紅利緩和走弱的時期,後來到了Bush時代,透過向全球大舉債的方式,搭上美國的人口結構轉好的順風車,房地產一舉大幅上漲,到了2008年人口紅利高點一到,龐大的貸款壓力在維持一年的相對高利率情況下,利空引爆次級房貸,美國房地產終於崩潰。

觀察美國1950年後3波房地產的升值,幾乎都是搭上人口紅利的順風車,加上當時市場充足資金的點火,才能讓房地產大幅攀升,2008年以後,美國房地產暴跌未嘗不是好事,近幾年內美國房地產可以出現小規模反彈,但超過前波高點只怕現況是沒辦法了。

圖3:美國房地產價值走勢變化


圖4:美國人口結構變化 

至於台灣勞動人口比例在2011~2014達到顛峰,2014開始就往下走,這四年內勞動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約穩定停在74.4%的比例,2015年加快往下降,使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快速進行轉變,新生兒出生數量快速下降,2023年開始,就算加入外來移民,台灣總人口數依然會開始減少,國家的勞動人口衰退速度幾乎是全球最快,與日本比較,台灣未來的衰退速度將超越日本,人口快速減少。

最重要的是台灣的人口紅利在2014年就要反轉向下,國際資金在這一兩年內就會陸續撤離,房市根本支撐不到2年。因為人口紅利才是真正吸引國際資金來台投資炒作的主力,沒有人口紅利的掩護,表示國家缺乏經濟成長的動能,不管利率高低,都不容易吸引國際資金進來投資,現有的國際資金也都將陸續撤出,轉往其他有更高成長機會的國家。

圖5:台灣勞動人口趨勢變化圖 

圖6:未來50年人口結構趨勢圖 

處在2012年的台灣,投資客買盤在無利可圖下、「進場即套牢」;而手上物件被奢侈稅套牢、想「以租代變」的投資客則還在苦苦等待解套的時機。現在的房市,是靠著建商以廣告、買遍媒體的置入性行銷新聞,來唬弄消費者繼續苦撐。在人口紅利空頭即將來臨的台灣,最大的威脅,不只是龐大國際資金的撤離,而是來自2018年、甚至經建會預估可能提前到2014年、也就是2年後的人口長期負成長,在2023年開始台灣的總人口數更將開始長期減少。因此,未來台灣房地產將至少維持25年的超長期低迷,在國際資金大筆撤離台灣與房市需求大幅衰退的情況下,房價在未來5年內下跌3成根本輕而易舉,以2023年為期的10年長線價格修正甚至可能達7成。

過去,台灣近代的經濟發展完全沒有經歷過人口紅利消失所帶來的長期房市空頭,因為台灣已經走了50年的人口紅利,並且享受這一波由92年起漲、長達9年的房市多頭,這是台灣第一次面臨人口紅利下降的情況,許多台灣人就如同當年的日本人一樣,迷信著房地產指漲不跌的神話,迷信著建商所編織出來的美夢、跟著建商一起暗夜吹口哨、為自己手上持有不動產壯膽。如果此時台灣人還不醒悟,趕緊從充滿危機的房市中撤離,那麼未來高額房貸的沉重壓力,加上房市泡沫化可能造成的經濟與失業危機,將成為台灣民眾生活中即將來臨的夢靨。

圖7:人口變動數圖---台灣人口在2018年負成長,2023年總人口減少

作者簡介 
作者:Joe(蔡佑駿)
現職: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