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財務報表分析比率

財務報表分析比率

一、財務結構:
1.負債佔資產比率 = 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35392965.00 / 91813352.00=38.55%
2.長期資金佔固定資產比率 = (股東權益淨額 + 長期負債) / 固定資產淨額
=(56420387.00+19748864.00) / 41992080.00=181.39%

二、償債能力:
1.流動比率 = 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16187382.00 / 8092857.00=200.02%
2.速動比率 = (流動資產 - 存貨 - 預付費用)/ 流動負債
=(16187382.00-1215831.00-0) / 8092857.00=185%
3.利息保障倍數 = 所得稅及利息費用前純益 / 本期利息支出
=( 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淨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6085844.00+495475.00) / 495475.00=13.28

三、經營能力:
1.應收款項週轉率 = 銷貨淨額 / 各期平均應收款項餘額
=25086606.00 / 平均應收款項餘額(報表中無提供)
2.平均收現日數 = 365 / 應收款項週轉率
=365 / 5.28=69.12
3.存貨週轉率 = 銷貨成本 / 平均存貨額
=21906475.00 / 平均存貨額(報表中無提供)
4.平均售貨日數 = 365 / 存貨週轉率
=365 / 17.5=20.85
5.固定資產週轉率 = 銷貨淨額 / 固定資產淨額
=25086606.00 / 41992080.00=0.60
6.總資產週轉率 = 銷貨淨額 / 資產總額
=25086606.00 / 91813352.00=0.27

四、獲利能力:
1.資產報酬率 = [稅後損益 + 利息費用 X ( 1 - 稅率 )] / 平均資產總額
=【5703367.00+495475.00(1-40%)】/ 91813352.00=6.53%
2.股東權益報酬率 = 稅後損益 / 平均股東權益淨額
=5703367.00 / 56420387.00(應為平均數)
3.純益率 = 稅後損益 / 銷貨淨額
=5703367.00 / 25086606.00=22.60%
4.每股盈餘 = (稅後淨利 - 特別股股利) / 加權平均已發行股數
(特別股股利、加權平均已發行股數,報表中無提供)

五、現金流量:
1.現金流量比率 =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 流動負債
=7767407.00 / 8092857.00=95.12%
2.現金流量允當比率 = 最近五年度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 最近五年度(資本支出 + 存貨增加額 + 現金股利)
(報表中無提供全部數字)
3.現金再投資比率 =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 現金股利) / (固定資產毛額 + 長期投資 + 其他資產 + 營運資金)


財報分析常用公式:

1.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又稱營運資金比率,為短期償債能力的代表性指標,比率高者,代表短期償債能力強,高、低標準視企業情況及同業標準而定,一般應大於1為宜。

2.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又稱酸性測驗比率,亦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代表性指標,但期間比流動比率更短,一般以1為宜。

3.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總額
衡量股東所投入之資本,於一年內所產生的效益。此比率愈大愈佳,代表股東可分得利潤愈高。

4.
總資產報酬率(ROA)(稅後淨利+利息費用平均總資產
衡量企業投入資產後,一年內所產生的效益。數額愈大,代表企業之資產的效益愈大。
加入利息費用的原因,乃是因企業是否向外借款,與企業營運績效並無關聯,但利息費用卻會減少淨利,讓投資者誤以為企業經營績效差,因此利息費用應加回。

5.
財務槓桿指數=ROE÷ROA
又稱槓桿比率,為衡量企業未來是舉債有利(外來資金,採長期借款方式),或是股東自己出資較有利(自有資金,亦即發行股票)。若此比率大於1,代表舉債有利,舉債可創造槓桿效果。
例如:公司向債權人借入$100,000,年利率5%,故每年要支付$5,000利息費用,此$100,000投資後,每年賺取利潤若超過$5,000,亦即利潤支付利息費用後尚有剩餘,可用來分配給股東(盈餘分配),即具有槓桿效果,代表舉債有利,因為股東不必多出資,即可多分配盈餘。

6.
普通股每股盈餘(EPS)=稅後淨利÷普通股加權流通在外股數
表示企業當年度淨利若全數用以發放股利,普通股每股可分得的數額。數額愈大,代表企業獲利性愈高,對股東愈有利。

7.
本益比(P/E)=每股市價÷EPS
表示股東投入的成本(即市價)所能獲取的利潤數額(即盈餘),投入成本愈少而能獲得更多利  潤,對股東愈有利,故股東多半希望本益比愈低愈好。

8.
純益率=稅後淨利÷銷貨淨額
表示企業每$1的售價中,可賺取的淨利數額,故此比率愈高,代表企業獲利能力愈大,為分析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9.
存貨週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代表一年期內,存貨出售的次數,次數愈高愈有利,代表商品出售速度快,存貨愈不易被囤積。

10.
應收帳款週轉率=銷貨淨額÷平均應收帳款
為一年期內,應收帳款收現次數,次數愈高愈有利,代表企業收帳能力愈強,資金運用成效高。

11.
總資產週轉率=銷貨淨額÷資產總額
衡量企業的自有資產有無閒置的狀況,若此比率和同業相比,比率愈小,代表企業資產利用率不高,表示資產有閒置情形。例如,手中可能持有過多的現金未利用、機器並非全部都在運轉等情況。

12.
資本週轉率=銷貨淨額÷總資本
衡量企業投入之資本的運用情形,須與同業相比,數額愈大,代表資本利用率愈高。

13.
毛利率=銷貨毛利÷銷貨淨額
表示企業每$1的售價中,可賺取的毛利數額,故此比率愈高,代表企業「經營本業」的獲利能力愈大。
「毛利率愈高,不代表純益率愈高」,因為毛利率僅是扣除進貨成本,未扣除營業費用,有些企業經營本業的能力很強(毛利率高),但從事副業卻產生很大的虧損(如:投資股票虧損,純益率很低),故毛利率愈高,不代表此企業的純益愈高。

14.
長期資金對固定資產比率=(股東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
企業長期資金來源有二:股東出資及長期舉債,此公式之分子為長期資金的來源,分母為長期資金的用途。

此公式是衡量長期資金來源是否正常。若比率小於1,代表長期資金來源(分子)無法支應所有長期資金支出(分母),即企業有「利用短期資金購買長期(固定)資產」之不正常現象。故正常而言,此比率應大於1

15.
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固定資產÷長期負債
企業在舉債時,常會以固定資產作抵押,如果無力償還債務,抵押的資產就會被拍賣,以便清償債務。此公式即是衡量債權人的保障額度大小,比率愈大,代表可用以抵押的固定資產數額愈大,對目前債權人愈有保障。

如何運用產業財務分析發現經營者之不當操縱?

前言
一個公司成立之後,在企業內部因素(資金、人才、領導人、員工向心力、品德等等)與外部環境因素(競爭者能力、政府政策、社會改變等等)相互牽動下,可能得以立足於產業界,也可能會被環境所淘汰。但是,不管它係經過多年努力後得以續存,甚或成為業界龍頭,或是因經營不力而走上關門之途,都有可能發生經營者不當操縱挪用公司資產情事,例如:透過採購原物料或固定資產差價中飽私囊、經由關係人交易套取利潤、籌組多層關係企業掏空公司資金等。

身為公司的一份子,絕不願意所依存的公司有經營者不當操縱情事;另外,當我們本身或親朋好友有投資於股票,也不願意見到被投資公司有經營者不當操縱行為,使我們投資的股票價值受損,甚至血本無歸。到底要如何早日偵測出經營者的不當操縱,目前最慣用的是,藉由多年的財務比率分析法;即觀察公司最近幾年的負債比率、流動比率、應收款項週轉率、純益率等等財務比率,如果某些財務比率變化非常巨大,即開始懷疑可能有特殊問題存在。這種多年財務比率分析法固然有其優點,但過於零散,且僅係公司與其本身間之相互比較,缺乏外部產業趨勢的考量,有時候甚至會變成不具意義的分析,因此想要向各位介紹兩個綜合多元性的偵測經營者不當操縱方法。

財務重點專區
首先介紹的是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以下簡稱交易所與櫃買中心)於去(96)7月甫推出的「財務重點專區」。前述兩單位為讓股市投資人更為瞭解在其平台上交易的上市櫃公司,利於其投資買賣決策擬定參考,特要求各上市櫃公司必須於其所設之「公開資訊觀測站」列示很多項資料,例如財務報告書、公開說明書、歷史及當日重大訊息、每月營收統計彙總表、董監事持股餘額明細資料、員工認股權憑證資訊、資金貸與及背書保證明細表資訊等等。 投資人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可找到標的上市()公司之上述各種資訊,然而它們都是單獨存在而分散,投資人無法在閱讀這些資料後,迅速掌握標的上市櫃公司的經營利基與風險之所在,也無法清楚標的公司與同一產業內公司,或所有上市櫃公司之優劣點,也因而使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各項資料無法發揮其原訂功效,交易所與櫃買中心遂將他們認為投資人應該知道的上市櫃公司資料,彙總成「財務重點專區」,投資人可直接閱讀到附表一之簡要但對於投資人卻十分重要的參考資訊。

經由「財務重點專區」可看到標的上市()公司上述之資訊,亦可瀏覽所有上市()公司上述之資訊,同時,也可限縮為只閱讀與標的上市()公司相同產業之所有公司上述各項資訊。舉例言之,標的公司為光電業,讀者可經由「財務重點專區」,看到所有光電業上市或上櫃公司上述資訊。

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的「財務重點專區」,除了提供便捷查詢功能,亦具有警示效果的積極功能。他們設定八大警示標準,當公司未達任一指標所訂標準者,該指標欄位馬上呈現紅字,以警示投資人必須特別注意。目前八大警示標準分別如下:

指標1.變更交易方法或停止買賣者。
指標2.最近期財務報告每股淨值低於10元且上市櫃後連續三年虧損者。
指標3.最近期財務報告每股淨值低於10元且負債比率高於60%及流動比例小於1.0(金融保險業除外)
指標4.最近期財務報告每股淨值低於10元且最近兩年度及最近期之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均為負數者。
指標5.最近月份全體董事監察人及持股10%以上大股東總持股數設質比率達9成以上者。
指標6.最近月份資金貸與他人餘額佔最近期財務報告淨值比率達30%以上者(金融保險業除外)
指標7.最近月份背書保證餘額佔最近期財務報告淨值比率達150%以上者(金融保險業除外)
指標8.其他經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綜合考量應公佈者。

為讓讀者瞭解此「財務重點專區」的實用性,特以今年農曆春節過後翌日爆發之遠東航空公司最近案例加以檢視。遠東航空公司案件之所以爆發,係因資金出現缺口,無法如期兌現購買燃料油支票。該公司位於「財務重點專區」上「指標3財務結構」一項,一直皆因負債比率接近80%,及流動比率未及1%,未達交易所所訂標準,而該指標早已以紅色標示,因此可明確驗證「財務重點專區」確可發揮警示功能。

「財務重點專區」自967月開始問世,在其推出之前,國內曾爆發多起知名地雷股事件,如:博達、太電、皇統、訊碟、力霸等。若「財務重點專區」提前於多年前即可使用,是否與前面所介紹的遠東航空公司案例同樣可發揮警示效果,避免投資人遍體麟傷,相信讀者會有濃厚的興趣知道答案。茲以博達公司案件爆發前財務報表(90年至92年三年度)為例,試予追溯適用「財務重點專區」所訂各項指標,檢驗結果如附表二

除指標490年度呈現紅字,而於續後之9192年度消失外,其他交易所所設定之七大指標皆未有紅色反應。申言之,「財務重點專區」在博達案例並沒有發揮警示效果。不容置疑地,讀者一定會想問,為何「財務重點專區」無法發揮警示效果?若果真如此,「財務重點專區」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筆者認為「財務重點專區」在博達公司案件,交易所八大指標皆無法監控到其異常情形,主要原因為博達公司透過虛設之五大銷貨代理商,創造假銷貨,並隱匿財務操作與發行海外轉換公司債虛偽不實,其財務報表已嚴重失真,將被窗飾的財務數字輸入「財務重點專區」,自然無法發揮警示效果,申言之,當輸入端資訊係為不實,財務重點專區有其盲點。

Global Deloitte Radar
第二個要介紹的偵測經營者不當操縱的方法,是Deloitte & Touche 的〝Global Deloitte Radar〞。Deloitte 為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ㄧ,向以最高審計品質自居。為了讓全球一百六十多個會員事務所能早日偵出可能存有問題之審計客戶,集中有效運用其資源與時間,並避免再度陷入審計失敗的局面,Deloitte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設計出一套有效的偵察方法。

Global Deloitte Radar (以下簡稱GDAR)是勤業眾信所屬德勤全球組織Deloitte所設計完成的一個模組, Deloitte美國以外事務所專業審計同仁得用以協助監控其現有及未來潛在審計客戶,包括瞭解其是否具有Failure Risk(經營失敗風險) Fraud Risk(舞弊風險)。據Deloitte表示,Fraud Model曾追溯測試過去幾年曾發生的舞弊案件,其成功率在80%以上。但Deloitte 也表示,過去的高成功偵測比率並非是未來公司舞弊情況必定會被偵出的保證,因為每一個審計案件都是不同的。附帶提出的是,GDARDeloitte美國事務所先發展出US Deloitte Radar後,Deloitte 再以其為基礎,續予推廣至美國以外事務所的偵測模組。

GDAR可用以偵測舞弊風險(Fraud Risk)與經營失敗風險(Failure Risk)兩種不同風險,與目前包括財務重點專區在內之其他偵測方法並不相同,因為後者雖會顯示被偵測對象可能存有風險,但並無法辨識究為何種風險。能告知究為舞弊風險或經營失敗風險之模組,優於僅能告知可能有風險之模組,因為可以對症下藥,這項優點對於以審計業務為重之會計師事務所尤其顯得重要。

GDAR適用於美國以外的上市櫃客戶,但上市櫃客戶年度營收低於美金一千萬元或年底資產總額未達美金一千萬元不在其內;亦不包括私人公司與非營利機構。

GDAR以下表所列二十五個單一指標(Single metrics)為基礎,與(1)標的公司上年度同一比率(或金額)(2)標的公司同產業平均比率(或金額)(3)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比率(或金額)、及(4)某一特定比率或絕對數字等四項中一項或二項比較,其比較結果列入判斷有無舞弊風險或經營失敗風險之參考。亦即所列二十五個單一指標並非必需與前述四項之每一項都比較。舉例言之,應收帳款週轉天數為偵測標的公司有無經營失敗風險項目之ㄧ,在GDAR模組下,標的公司本年度應收帳款週轉天數與「以前年度週轉天數」比較,亦與「同產業平均應收帳款週轉天數」比較,但並不與「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應收帳款週轉天數」比較,亦不與「某一特定比率或金額」比較。

指標1.應收帳款週轉天數

指標14.資產報酬率

指標2.年營收成長率

指標15股東權益/全部資產比率

指標3.存貨週轉天數

指標16.資本支出率

指標4.其他資產/全部資產比率

指標17.營運資金比率

指標5.折舊率

指標18.公司資金消耗時間

指標6.有效稅率

 指標19.槓桿比率

指標7.營業費用率

指標20.利息保障比率

指標8.毛利率

指標21.速動比率

指標9.其他負債/全部資產比率

指標22.現金/全部負債比率

指標10:盈餘品質比率

指標23.營業毛利率

指標11.股票市值變動

指標24.EBITDA佔全部營收比率

指標12.本益比

指標25.長期負債/全部資產比率

指標13.股權分散情形

 

為使讀者瞭解上述二十五個指標之性質與功用,特以指標1011項為例,簡介如下:

指標10—盈餘品質比率:藉由會計所得與現金流量之關係,衡量企業之盈餘品質,當會計所得遠大於現金流入量,代表可能存有不適當的收入認列或不適當的費用遞延。

計算公式:

稅前純益-來自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

X 100

資產總額

使用方法:
1.
當公司本比率在同一產業之前10%內,會被賦予紅燈。
2.
當公司本比率與上一年度比較,位於Radar內所有公司排名前10%內,會被賦予紅燈。

此指標僅適用於舞弊風險(Fraud Risk)之偵測。

指標11—股票市值變動:藉由股票總市值變動情形,衡量公司是否歷經重大的財務或業務困難,以及公司克服難關的能力。當股票總市值下降幅度鉅大時,有不當操縱誘因。

計算公式:

本年度股票總市值-上年度股票總市值

X 100

上年度股票總市值

使用方法:
1.
當公司本比率位於Radar內所有公司排名前10%內,會被賦予紅燈。
2.
當公司本比率在同一產業之前10%內,會被賦予紅燈。

該指標可同時使用於Fraud RiskFailure Risk之偵測。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前段所述二十五個單一指標與四項方法中其一或其二之比較結果,有些用於經營失敗風險偵測使用,有些用於舞弊風險偵測使用,但有些則同時可用於經營失敗風險與舞弊風險兩項之偵測使用。經營失敗風險之指標較偏重與公司倒閉有關之項目,例如獲利能力、邊際貢獻、現金耗用比率、營運資金、財務槓桿等等,舞弊風險指標較偏重與公司財務報表有關之項目,例如營收成長率、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存貨週轉天數、盈餘品質比率、營業費用率,等等。在現行GDAR模組,用於舞弊風險偵測之指標項目計有30個,經營失敗風險偵測之指標項目計有21個,其明細如下:

Fraud Risk

Failure Risk

指 標 類 型

指 標 數 目

指 標 類 型

指 標 數 目

A

收入認列風險

4

A

獲利風險

4

B

資產評估風險

6

B

流動性風險

5

C

費用及負債風險

9

C

財務槓桿風險

2

D

盈餘品質

2

D

經營績效風險

7

E

經營階層之動機

9

E

市場指標

3

 

合計

30

 

合計

21

GDAR另一項十分重要的特色為「紅黃綠三燈」方法。前述二十五個單一指標在擇項與過去年度同一比率(金額)、同產業平均比率(金額)、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比率(金額)、或某一特定比率(金額)比較後,其增減比率或數值排序位於前10%內之公司列為紅燈,介於10%~25%之公司列為黃燈,其餘公司為綠燈。如前段所述,用於舞弊風險偵測之指標項目計有30個,在判斷標的公司是否有舞弊風險時,這三十個項目皆會先被逐一評核,每一個項目不是紅燈或黃燈,即是綠燈。在這三十個項目之燈號皆個別產出後,GDAR會綜合考量各項目之權重,最後賦予標的公司之整體舞弊風險究為紅燈,黃燈或綠燈。最後被判定為紅燈之公司,相關之審計服務小組需就產生紅燈之各指標加以瞭解,並評估其風險所在,進而擬訂適當查核計畫,以求遠離審計風險。同樣地,判斷標的公司是否有無經營失敗風險之邏輯,與判斷是否有無舞弊風險相同,即先就前段所述二十一個項目逐一先行判定燈號,再全面綜合評定標的公司經營失敗風險的燈號。

Deloitte GDAR的介紹資料中特別提及下列幾個應注意事項:

(1)當標的公司有下列任一情形者,GDAR的警示效果會受到影響:
a.
係極高速成長的公司或產業
b.
近期有M&A情事
c.
變更企業計劃或主要業務項目

(2)經由GDAR模組判定為紅燈的公司,並不代表該公司必定有舞弊或經營失敗情事存在;使用GDAR模組者,應針對產生紅燈的景象與原因續予探究,排除可能被誤解的原因。

(3)經由GDAR模組判定為綠燈或黃燈的公司,也同樣不意謂該公司絕無舞弊或經營失敗情事存在;使用GDAR模組者仍需憑藉過往的經驗及其他方面之測試予以進一步釐清。

不論「財務重點專區」或「Deloitte GDAR」,皆偏重於財務數據之運用;有很多非財務性質的資訊,對於偵測經營者不當操縱具有不錯的功效,身為公司ㄧ份子的您,或從事股票投資行為的大眾,也應妥加注意。較為普遍會被使用之非財務性偵測資料及方法如下:
   
1.
董監事大股東股票質押比率上昇
2.
董事會內部化情形
3.
董監事大股東持股比率下降
4.
董監事、財務主管、發言人變動過多
5.
會計師變換
6.
銷貨客戶變化
7.
轉投資鉅幅增加
8.
關係人交易
9.
要有豐富產業知識

結論
公司營運不當(包括詐欺、本身能力不足、時勢所逼等)導致財務危機之風險,   不論在任何國家都很難避免,且永遠不會消失。地雷股不是一天造成的,在開始的前一、二年,其窟窿較小,慢慢地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故能早日出現,其治癒的機會如同早日發現癌症一樣高出許多;反之,愈晚發現的不當操縱就如同面臨癌症末期,病入膏肓,將無以回天。因此,我們必須運用前述以財務數據為主的「財務重點專區」和「Deloitte GDAR」,以及非財務性的輔助偵測工具,冀能儘早發現經營者的不當操縱,以降低因公司不當操縱而衍生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