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ChatGPT等AI工具如何當你的投資小助手

 

加密貨幣資訊爆炸?讓Gemini當你的大腦外掛

加密貨幣市場以其高波動性和海量資訊而著稱。成千上萬的代幣、24小時不間斷的價格變動,以及全球宏觀經濟事件的影響,使得傳統的分析方法常常力不從心。AI工具的出現,為交易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處理和解讀這些複雜的數據,從而更清晰、更自信地做出決策。

AI可以提供投資者的協助包括以下幾點:

  1. 資訊整合與摘要:AI能秒速消化大量財報與新聞,提煉核心重點與潛在風險,大幅節省研究時間。
  2. 市場情緒量化:AI可掃描社群媒體,將市場普遍的「恐懼與貪婪」情緒指數化,以洞察非理性波動。
  3. 模式識別與過濾:AI能高效識別數據中的潛在規律,並依據用戶設定的條件篩選投資標的,過濾市場噪音。
  4. 場景模擬與測試:AI可模擬升息、通膨等不同經濟情境對投資組合的衝擊,進行壓力測試以評估風險。

簡單來說,AI可以處理繁雜的數據分析與訊號搜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洞察與觀點,而投資人則基於這些資訊,結合自身的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哲學,做出最終的決策並承擔責任。這種「人機協作」的模式,正是現代投資決策的最佳實踐。

五步驟把市場雜訊變黃金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運用AI工具輔助決策。根據資產管理公司Natixis的調查,高達58%的投資機構已將AI納入其投資流程。與此同時,一般大眾也日益依賴AI解答財務疑惑,相關提問量在一年內成長超過三倍。

然而,許多人使用AI的方式仍停留在「下一檔會漲的股票是哪支?」這類無效的提問上。專家提醒,若想從AI獲得真正具洞察力的分析,就必須改變互動方式。

第一步:賦予AI一個專家角色

在開始提問前,先為AI指定一個專業身份,例如「你是一位專門分析半導體產業的賣方分析師」或「你是一位擅長審計科技公司財報的會計師」。這個簡單的指令能幫助模型快速理解用戶的需求重點、資料篩選的優先順序,並採用該角色應有的分析風格與口吻來回答。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人工智慧市場情報平台AlphaSense的產品資深副總裁克里斯.艾克森(Chris Ackerson)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訓練資料源自整個網路,因此它已經理解不同專業角色之間的差異。設定角色是引導其專業推理與輸出的高效方法。

第二步:確立宏觀投資方向

一切分析始於一個宏觀的視角。在週期的開端,不需要立即鎖定特定的加密貨幣或是項目,而是應該先了解「大勢所趨」。而Gemini的核心優勢,便在於其內建的Google搜尋功能,因此能即時抓取新聞。

每天一早,可以先用Gemini快速掃描關注的幣種或整個市場的最新新聞、監管動態和社群熱點。透過向AI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的即時性可以幫助投資人捕捉到由新聞驅動的交易機會或潛在風險,快速掌握市場的整體脈動

例如:

「你是一位專精於投資與總體經濟研究的專業分析師。我是一名股票投資人,希望能深入了解以下幾點:」
「2025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全球投資趨勢?」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結構性成長主題是什麼?」
「根據目前的經濟數據,明年哪些產業可能表現突出?」
「請產生一份 BTC、ETH 和 SOL 過去一周的市場摘要,包括價格走勢、交易量變化和重大新聞。」

AI工具會整合最新的研究報告、財經新聞與專家評論,提供最精華的觀點。包括指數增長預測、潛力產業掃、經濟週期影響等。

第三步:收斂並鎖定具體策略

掌握了宏觀方向後,下一步是將範圍縮小,找到符合個人風險偏好與投資哲學的具體策略。這一步的重點是從「面」縮小到「線」。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用戶必須清楚說明希望AI提供哪些資訊,以及最終想解決什麼問題。如果指令模糊,AI的回答也只會是流於表面的泛泛之談。

舉例來說,若只要求AI「分析蘋果公司」,可能只會得到其業務模式的基本描述。但若目標是評估潛在收購案的影響,就應該更精確地提問。

例如:

「在AI趨勢中,投資硬體製造商與軟體開發商的優劣勢分別是什麼?」
「如果我的投資組合高度集中在科技股與數位資產,會帶來哪些特定風險?」
「美國預計在下個月升息,哪些山寨幣的表現可能較好?」

第四步:設定精準篩選條件

在鎖定了一個具體的賽道或產業後,就可以開始尋找其中的優質項目或企業。這一步的關鍵是設定明確、可量化的篩選條件,讓AI精準捕撈潛力股。

例如:

「請列出在美國上市、市值超過100億美元、且過去一年營收增長超過20%的AI公司。」
「使用歷史數據和移動平均線分析最近的BTC價格趨勢。」
「「我想要一份RNDR的技術分析交易計畫。請使用200日移動平均線作為趨勢過濾,並標明RSI、MACD的數值、進場區間、停損點、目標價位以及風險回報比。」
「比較 Polygon 和 Avalanche 之間的近期鏈上趨勢。關注活躍位址、Gas 費和總鎖定價值 (TVL)。」

在這個階段,AI就會像是個人的分析助理,能快速整理財務指標、市場趨勢及專家評論,在投資人最終決策階段提供更詳盡的數據支持。

第五步:模擬場景和預測結果

最後,可以描述一個策略,並要求它推演該策略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表現,或是輸入假設性情境,並要求其分析可能帶來的影響,做為投資決策的驗證。

例如:

「使用50/200日均線設定,回測一個移動平均線交叉策略在2020年至2023年於ETH上的表現。」
「如果美國通膨飆升至8%,且利率上升1.5%,比特幣會發生什麼事?」
「假設Polkadot ETF獲得批准,預計未來90天內的DOT價格走勢。請考慮市場情緒和歷史ETF做出推論。」

ChatGPT將根據歷史假設模擬結果並解釋優勢和劣勢。儘管如此,為了準確性,還是應該使用實際的回測軟體對此進行交叉檢查。

最終,投資的成功之道在於實現最佳的「人機協作」。AI 的角色是成為投資人最的數據分析師,為用戶節省時間、識別模式並量化風險;而做出關鍵決策的最後一步,還是必須由投資者本人進行。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作者為邵元婷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

金門和平倡議 投入2千萬美元成立基金會推動落實

 

郭台銘發表金門和平倡議 投入2千萬美元成立基金會推動落實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繼5月13日在金門發表「金門和平宣言」,主張和中國大陸重新展開談判,今天在金門進一步發表「金門和平倡議」,宣布投入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4億元)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逐步落實創設「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建立「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等8大事項。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郭台銘(右1)上午在金門參加主流民意大聯盟金門場活動,發表「金門和平倡議」。(圖/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郭台銘(右1)上午在金門參加主流民意大聯盟金門場活動,發表「金門和平倡議」。(圖/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郭台銘上午到金門參加主流民意大聯盟金門場活動,金門縣議長洪允典、國民黨立委陳玉珍都到場參加。活動由洪允典安排,席開近80桌,邀請近千名民眾與會。郭台銘對兩岸關係主張要在「一中各表」的原則基礎上,站穩中華民國的立場,和中國大陸重新展開談判,並以金門作為兩岸新的常設談判地點。他今天在主流民意大聯盟金門場活動提出「金門和平倡議」。

郭台銘表示,和平不能停留在想像與口號,需要有穩健的規畫與具體的執行方案,因此,他在「金門和平宣言」之後,進一步提出「金門和平倡議」,將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初步以2000萬美元做為起始基金,推動8大事項。

郭台銘說,8大事項包括建立金門為舉辦兩岸定期對話會議的場所;建立「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延聘學者專家,組成金門和平倡議的智庫機構;建立新媒體平台,蒐集並傳播全球有利推動兩岸和平的訊息;推動兩岸之間學術研究機構與智庫專家學者的對話;建立與世界各國和平組織之間的關係與對話。

郭台銘說,在各大學院校捐助設置和平講座課程與獎學金,鼓勵學院與學子投入兩岸和平對話研究;在美國和日本重要學術院校推動設立「和平講座」,在美國與日本重點研究智庫機構獎勵與推動兩岸和平協商研究,鼓勵美中台日以兩岸和平對話為目的的學術交流;基金會兼具民間版「文化總會」的職責,重建2016年總統蔡英文當選總統以來,兩岸斷絕的文化交流關係。

郭台銘指出,中華民國的精神,台灣人民的精神,正是因為大家是一個追求和平、追求自由的文明社會,金門和平倡議將是他的具體行動。他將不畏艱難,用餘生追求兩岸和平,用兩岸和平帶動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郭台銘說,他要嚴正提醒北京,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請北京認清,持續以武力脅迫台灣接受統一,只會適得其反,台灣最強大的主流民意就是2300萬人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的願望,這也是兩岸可以回到互助、共榮的基礎,絕對不樂意見到這樣的基礎受到破壞,讓兩岸越行越遠,親者痛、仇者快。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銀行危機背後,這才是美國的真正圖謀

 https://beyondnews852.com/20230512/130066/

硅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等遭遇重大困境後,美國的危機只是剛剛開始。

美國銀行板塊全線大跌,根據今日美國的研究報告,目前至少有190家銀行面臨倒閉危險。

這一次美國的金融風暴,遠比2008年要大得多。

2008年,美國一共25家銀行倒閉,但加起來資產規模只有3736億美元。

今天,美國已經倒閉的幾家銀行,資產規模已經超過6000億美元,一旦擠兌風潮延續下去,將對美國的經濟造成致命的打擊。

那麼,現在美國有可能避免金融風暴嗎?

答案是有的,就是美聯儲停止加息,或者逐步降息。

因為非常明顯,美聯儲暴力加息,就是本次銀行倒閉風潮的直接原因。

這一次面臨風險的都是美國的中型銀行,因為在危機前,這些銀行都將較多的資金用來購買避險資產,而美聯儲的加息,導致新發行的美國國債必須設置較高的收益率才能賣掉,銀行所持有的老債券只能低價拋售,導致了一系列的虧損。

同時,因為加息,資金成本增加,企業貸款困難,需要從企業取款來繼續經營,兩邊一疊加,銀行紛紛暴雷,而這些信息又加劇了儲戶的恐慌心理,對銀行進行了擠兌……..

可以說,只要美聯儲停止加息,雖然美債依然不好賣,但至少能讓美國的銀行喘一口氣,不至於造成目前的巨大危機。

然而,就在銀行接二連三爆雷之後,美聯儲依然再次加息2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進入本輪加息週期以來第10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00個基點。

這個行為,必然將進一步加劇美國的金融危機,成為壓死眾多銀行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此,美聯儲難道不知道嗎?

他怎麼可能不知道,美國金融界的共識是:在美聯儲降息之前,美國銀行業的危機不會停止。

那為什麼美聯儲還要悶著頭加息?

很多人說,美聯儲這麼幹,是為了避免通貨膨脹。

這的是這樣嗎?

美國的CPI指數現在是5%,這個有通貨膨脹的跡象,但並非不可忍受,現在歐元區的CPI指數是6.9%,遠高於美國,還不照樣挺著?

況且,5%的CPI和席捲全國的金融風暴,兩權相害取其輕,誰對美國的威脅更大,這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再說了,目前的美聯儲加息,對抑制通貨膨脹的效果其實非常有限。

要抑制通貨膨脹,首先就是要壓低大宗商品的價格,尤其是能源,但自從上個月20多家石油輸出國組織接二連三的宣佈石油減產後,價格就已經壓不住了。

況且,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是典型的殺敵800,自殺8000,導致基礎商品的價格飆升,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導火索之一。

美國不解決這些問題,加息的效果可以說是非常有限。

還有人說,美聯儲這麼幹,是為了製造美元潮汐,收割全球優質資產。

這句話沒錯,美聯儲每次加息,絕不空手而回,讓全球美元回流美國,製造美元慌,導致全球資產暴跌,在美聯儲加息後,華爾街再乘機收購資產。

但是這一次美聯儲加息,除了在俄烏戰爭的加持下,讓部分歐洲產業跑到美國來避險,完全沒有達到收割的效果。

在以往,美聯儲每次加息,美元指數必然加強,可是這一次,連續暴力加息,美元指數僅僅只為101,還不如去年的114。

美元沒有升值,而黃金價格還在不斷上漲,美元荒並沒有如期而至。

這次美元潮汐的失敗,在於全球各國拋售美元,紛紛開始了本幣結算。

美聯儲收割全球的美夢,實際上已經落空了。

那麼,在這樣的局勢下,美聯儲依然暴力加息,只會加劇全球各國拋棄美元,動搖自己霸權的基礎。

因為手中有美元的順差國都不想再美元結算了,手中沒有美元的逆差國更加迫於形勢想用本幣結算。

一方面是霸權搖搖欲墜,一方面是自己的銀行倒閉風潮可能引發的金融危機,那美聯儲為什麼還要作死的在加息的道路上狂奔?

其實吧,美國這一次一定要收割,鐮刀絕對不會空砍。

因為美聯儲這次收割的,是美國自己,他們已經賺到了!

這個他們,就是美國的金融大鰐。

我們就以這一次美國第一共和銀行的倒閉來看,這家銀行最終被摩根大通收購。

這一次收購,導致美國第一共和銀行的投資者血本無歸,而摩根大通承擔1680億美元的存款,支付給聯邦保險公司106億美元,這是他的成本。

而得到的,是第一共和銀行2030億美元的資產。

從明面上看,摩根大通已經獲利了244億美元,但這只是明面上的。

在收購後,摩根大通公然違反契約精神,宣佈不承擔第一共和銀行的企業債券和優先股,也就是說所有需要負責的包袱,摩根大通全部甩乾淨了,債主們的錢都打了水漂,全部都傻眼了。

最關鍵的是,第一共和銀行在今年股票價格還曾經有147美元,但因為擠兌的風潮和債券的虧損,導致股價狂跌到3.5美元,縮水到原來的2.3%。

而摩根大通在收購後,擠兌的風險被解除,再加上有了摩根大通這個靠山,第一共和銀行的股價隨即開始了快速拉升,現在已經開始逐步回升!

那麼我們可以預料的是,在摩根大通隨後的包裝之下,在美聯儲加息停止之後,股票價格再次回到100美元以上絕對不是難事。

那麼,摩根大通的這頓操作下來,獲利至少在1000億美元以上!

這不就是美國的一貫手段,利用美元潮汐,讓優質資產暴跌,然後華爾街乘機出手吸納嗎?

在這輪美聯儲的加息風暴中,持有債券最多的,都是中小型銀行。

所以這次硅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都屬於這種類型。

而美聯儲,這個美國的私人銀行,背後的股東和他們自己所屬的財團、銀行,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也就是摩根財團、花旗銀行、杜根財團等。

再多的中小銀行倒閉,都倒不到他們頭上去。

事實上,中小銀行破產的背後,是大銀行的業務飆升,第一季度,摩根大通的利潤漲幅達到驚人的52%,富國銀行、花旗銀行的一季度利潤均遠超預期。

小銀行如履薄冰,大銀行卻吃飽喝足。

伴隨美聯儲的暴利加息,這次華爾街能操作的空間,至少能達到4萬億美元左右!

這個規模,不比收割一個越南或者巴西要爽得多,獲益要高得多嗎?

一邊是中小型銀行如履薄冰戰戰兢兢,而一邊的華爾街和大型銀行已經準備好了鐮刀,收割的盛宴即將開始!

而這些華爾街的金融大鰐,都是拜登身後堅定的支持者和金主,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時,拜登從華爾街金融巨頭手裡獲得的資金支持是特朗普的近4倍。

而特朗普呢?因為兩黨票倉結構的不同,尤其是特朗普訴求的不同,他較多的偏向於實業,就是對美國企業業務往來較多的中小銀行,這些才是特朗普在金融方面的基本盤。

所以,拜登和美聯儲聯合佈局,一方面回報了自己的金主和股東,而另外一個方面,又對共和黨的勢力進行了全面收割,絕對可以說是完美!

這就好比兩黨之間的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鬥爭,民主黨支持新能源,所以支持環保,共和黨支持傳統能源,所以退出氣象組織……

所有的一切,還是圍繞著內鬥加收割。

可以說,這一次的金融風暴,目前還在醖釀之中,一旦旋渦形成,上百家銀行倒閉,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致命的打擊。

但是沒關係,雖然美國輸了,但是拜登賺到了,華爾街賺到了,美聯儲背後的大股東也賺到了。

你可能會說,美國怎麼可能這麼蠢,完全沒有自己的戰略考量?

哎,我就這麼說吧,你但凡找一個初中生,讓他擺在美國的位置上,你問他會不會同時挑釁中俄兩大勢力?問他會不會讓中俄伊連成一線?

但凡有理智,都不會這麼做,美國現在理智都沒有了,還有戰略考量?

現在美西方集團在俄烏戰場上不斷損耗,而俄羅斯卻沒有因此而趴下,在被踢出SWIFT體系後,完全沒有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經濟崩潰,反而在經濟上越來越倒向中國。

現在中國調停俄烏戰爭,美國但凡聰明點,都應該知道及時止損,集中力量對付中國,但是美國做不到啊………

當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全力向美西方集團靠攏,普京拿出了絕對的誠意,甚至於在美國入侵阿富汗的時候提供便利,三次想加入北約,但即便如此,美國為什麼一定要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對手?

因為美國一旦接納俄羅斯,歐洲還有什麼威脅?自己還有什麼理由在歐洲駐軍?還怎麼用1000塊錢的咖啡杯?怎麼買400美元的山羊?以後天下太平,美國還怎麼賣軍火賺錢?

所以,無論是克林頓還是小布殊,在各種場合說俄羅斯的好話,但最後依然和俄羅斯成為了爭鬥不休的敵人。

因為這,雖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是最符合軍工復合體的利益。

同樣的,今天美國做的這一切,會讓美國深陷旋渦,但最符合華爾街和美聯儲大股東的利益!

今天的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幾百年前的十字軍東徵。

1096年,西方世界的教皇烏爾班二世召集國王、領主、主教等各大佬,對穆斯林集團發出了追殺令,要懲戒異教徒,奪回聖地耶路撒冷,教皇忽悠道:

東方就是天堂,她的富庶超越你們的想象,是流淌著奶和蜜的土地,而這裡原本是屬於我們的,現在卻被異教徒穆斯林集團統治著,只要我們奪回東方,人人都能躺贏。

聽了這話,整個歐洲都打了雞血了,在國王和領主的支持下,成千上萬的人參加了軍隊,開始了對異教徒的徵討。

這就是十字軍東徵的開始。

十字軍戰士們高聲吶喊者:為了上帝,為了榮耀,消滅異教徒!

其實所有人心裡都清楚,這就是打著宗教名義的搶劫,殺人放火,還可以打著正義幌子,搶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就讓上帝這個倒霉催的去背鍋,的哪裡去找這麼好的事情?

他們心中真正的聲音是:

搶錢!搶地!!搶女人!!!

當時的十字軍,除了三大騎士團還有較大的戰鬥力,其它的都是一群烏合之眾,愚蠢的歐洲甚至組織了幾次兒童十字軍,由8到12歲的小孩擔任進攻主力。

歐洲的農民們早被領主和教皇盤剝得活不下去,也抱著殺人放火金腰帶的念頭大批的參軍,甚至連軍糧都沒有準備,而是走一路搶一路。

加上十字軍由英法等各國國王的參加,意見根本不統一,說白了,就是一群想錢想瘋了的搶劫犯。

但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時,穆斯林集團完全沒有準備,當時的耶律撒冷對西方世界還是開放的,基督徒可以自由的到耶路撒冷朝拜,沒想到基督徒一言不合就打了過來。

穆斯林被打得猝不及防,西方世界拿下了耶路撒冷,十字軍心花怒放,洗劫了整座城市並進行了屠城,無數的「異教徒」平民慘遭屠戮。

基督教屠城的暴行,受到了整個西方世界累世的傳誦,眾多隨軍教士及後世的教會編年史家都在竭力記述此役,贊美基督大能,如神跡般傳誦。

十字軍戰士們義正言辭的說到:

我們殺人,我們放火,我們搶劫,我們一切都是為了上帝,為了愛和正義!

但好景不長,慕斯令世界很快回過神來,對西方世界進行了反擊,基本是碾壓式的打了過來,基督教根本打不過,第二次、三次十字軍東徵全部慘敗,耶路撒冷也被穆斯林集團重新拿了回去。

但是教皇不甘心,隨即在1202年組織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徵。

到第四次東徵的時候,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十字軍越想越不對,他們一琢磨:

反正都是搶劫,為啥非要去搶劫兵強馬壯的穆斯林集團,我們又打不過他們,那為啥不就近搶劫?

搶誰不是搶?

於是,要徵討異教徒的十字軍和威尼斯商人達成一致,並在金主的支持下,攻打與搶劫了威利斯商人的競爭對手,同為基督教世界的匈牙利王國的商業城市扎拉。

在對扎拉進行大肆搶劫之後,十字軍徹底開了竅:

什麼他們的為了上帝,為了正義,都是忽悠人的,還是那句話,只要能搶到錢,搶誰不是搶?

一不做二不休,基督教世界的軍隊十字軍,開始兩度圍攻基督教世界的東正教的中心,拜佔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並在1204年4月徹底攻陷了這座城市。

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世界的中心之一,富庶程度遠遠超過了耶路撒冷,上帝的軍隊們拿下了上帝的城市,面對繁榮的城市眉花眼笑,隨機對上帝的子民們進行了瘋狂的搶劫。

十字軍和他們的背後金主威尼斯商人,洗劫了整座城市,奪取了價值高達90萬銀馬克的戰利品。

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洗劫一空,皇家圖書館被縱火燒毀,超過10萬基督徒被十字軍屠戮…….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徹底剝下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遮羞布,讓整個西方世界幾乎分崩離析,旁邊的穆斯林集團看得目瞪口呆……

你們不是說好要懲戒異教徒的嗎?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羅馬教廷,教皇烏爾班三世聽到後當即昏厥,很快鬱鬱而終。

因為他再也沒臉去號召徵討異教徒奪回聖地了,這套也沒人相信了。

烏爾班三世覺得自己再也沒辦法去忽悠了……

在以後,教皇還勉強組織了五次十字軍東徵,但一次打得比一次難看,往往連軍費都籌集不到,到了1302年,延續了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徵徹底宣告失敗。

可以說,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徵搶劫了君士坦丁堡,就已經宣告整體行動的失敗,十字軍徹底成為了肆意搶劫的暴力集團,連能擺上台面的旗幟都找不到了。

因為西方世界開了竅:

反正是搶劫,搶誰不是搶,為什麼一定要搶劫穆斯林呢?搶劫基督徒不行嗎?

是的,對於美西方集團來說,搶誰不是搶?

美國,最擅長用金融鐮刀收割韭菜,而到中國搶劫可以說是他的終極夢想,然而,這是它永遠不能到達的彼案。

因為這個代價太大了,大到他遠遠承擔不起,那麼,既然搶不了中國,搶誰不是搶呢?

於是,2022年,美國策劃俄烏戰爭,對自己的盟友進行了全面的洗劫,將歐盟整得外焦里嫩,但是,這依然不能滿足自己的胃口,因為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都已經衰落了。

那既然如此,收割不了自己的敵人,那就去收割自己的盟友。

收割自己的盟友還不夠,那就去收割美國吧!

鐮刀已經祭出,絕不空手而回!

至於美國的死活,有誰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