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務員羅威 股市25年真功夫 2線1指標賺大錢 |
進出股市二十五年,人稱羅威老師的賴宣名,秉持「 文.洪佩玲 攝影.鄭暐琪 多頭時拉回找買點作多,空頭時反彈找空點作空,掌握這兩個機會, 人稱「羅威老師」的賴宣名,談起股市投資分析如同「股市專家」, 股市是最佳的人心試煉場 這位每個月都能從股市「提款」的歐吉桑,問他:「 現在的他自稱對人生無所求,股市交易金額變小了, 初期操作憑運氣 大賺過 也賠過 二十五年股市之路,羅威最大的心得就是「定心、定法、依法」, 羅威表示,五十日均線加上一條十八日均線,可以用來定趨勢, 一九八八年,羅威以十萬元進入股市,在市場上資訊貧乏, 當時,他看著福昌股價在六十二到六十五元間盤旋很久, 領悟停損及資金控管的重要性 莫名其妙搭上飆股列車,羅威決定抱著不放,在第二段飆漲時, 很快的,失敗也來報到。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栽在光男這檔股票上; 兩條均線看趨勢 一個指標看轉折 事實上,羅威在股市無往不利,私底下還是下了一番功夫, 操作股票多年讓羅威省悟到「停損」及「資金控管」的觀念, 除了要會停損之外,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資金控管,首先, 「兩條均線看趨勢,一個指標看轉折。」羅威認為,「 他認為, 如果股價持續在多頭一直漲,就會有轉折,這時就從KD指標來看, 至於KD要怎麼運用?羅威說,散戶看技術指標往往只看日線, 月KD是用來選股,找尋可以長線投資的股票; 此外,KD值二十和八十,是兩個格外重要的數字, 羅威提到,月KD在高檔都會出現鈍化現象,鈍化就是強勢, 他提到,當鈍化回檔起漲,KD再交叉就會突破,尤其第一次鈍化, 找出個人投資方程式 紀律操作 羅威分析,目前月KD向下、周KD向下、日KD低檔鈍化, 羅威提到,去年520開始到今年五月, |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站務員羅威 股市25年真功夫 2線1指標賺大錢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星期專訪》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服貿協議重傷經濟 應立即中止
記者鄭琪芳/專訪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起極大爭議與強烈反彈,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強調,我國服務業占GDP的七十%以上,從業人員超過總就業人口的五十八%,服貿協議簽署後引發的資金、技術與人員移動,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及近五百萬勞工的生計,對台灣經濟不但沒有正面影響,反而將有極大傷害。
鄭秀玲批評,負責簽署服貿協議的官員,未實質評估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也缺乏捍衛全民權益的動機及能力,有嚴重的「代理人問題」,這些官員的怠惰行為已違反民主程序,更將使台灣經濟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她因此疾呼政府:「應立即中止協議,重新與中國談判。」
黑箱談判 未捍衛全民權益
記者問:這次兩岸簽署服貿協議,是否有「黑箱作業」的疑慮?
鄭秀玲答:過去簽署WTO和ECFA時,談判代表不只親訪各公會,並與各部會協商制定計畫。但這次負責簽署服貿協議的經濟部、經建會和陸委會等部會官員,基於公務員不做不錯、一定可領到退休金的心態,只會依長官指示如期完成簽約,缺乏對經濟衝擊的實質評估和捍衛全民權益的動機及能力。
我國服務業以非知識密集的中小企業為主,目前國內服務業約有九十三.五萬家,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就占八十六%;且大型服務業只有二九七一家,中小企業高達九十三.三萬家,大型服務業僱用一四九.九萬人,中小企業則僱用三一四.八萬人,其中一四六.四萬人為微型企業所僱用。相較美、日平均每家企業員工十五人及八.六人,我國只有四.二人,顯示台灣服務業規模相當小。
這次我方開放的服務業項目幾乎完全不設限,不僅嚴重抹殺國內就業機會,且完全不考量各產業的特性與內涵,幾乎都允許中國業者在台以獨資、合資、合夥及分公司等形式設據點。但中國對我國的開放多需以合資形式,並加諸地點等各項限制。
弱勢產業倒閉 百業更蕭條
問:服貿協議一旦實施,將對台灣造成什麼衝擊?
鄭:因服貿協議而去中國投資的業者,多為金融、電信等大財團及會計師、建築師、醫師等專業人士,他們在中國的獲利只會繼續投資當地,不會匯回來,政府根本課不到稅。而且,中國有各式各樣潛規則,讓外國競爭對手無法在中國公平競爭,服貿協議就明定中國人須擁有股權,未來勢將強迫我國企業進行技術轉移,將智慧財產權交給中國合夥人。
另一方面,受害的是留在本地的弱勢產業,如美容美髮業、汽車維修業等,中資進入後以連鎖店經營,將重演超商消滅雜貨店的情況,弱勢產業將大量倒閉,造成大量失業,而失業增加將使家庭減少開銷,讓更多產業倒閉、百業蕭條。
中國廠商製造黑心食品的事件頻傳,中國政府與廠商更有多種摧毀海外就業機會的作法,這是他們產業戰略的重要一環。外國人要把東西賣到中國,需讓中國人成為合夥人,合作生產過程中,除了公然仿冒、盜版等偷竊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外,也大規模破壞環境、逃避監督,這些難保在台灣不會重演!
中國企業也多半罔顧工人權益,來台後可能鑽法律漏洞、逃避工安檢查等,且可能採取掠奪性訂價及傾銷,把台灣競爭者先擠出關鍵市場,再以壟斷定價壓榨消費者。何況,中資來台並非單純商業考量,還夾雜政治戰略,因此除了評估相關經濟衝擊外,更應謹慎嚴肅評估開放攸關國家安全的服務業(如通訊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台灣對中國業者(很多是國營企業)開放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服務業,將讓其有機會掌控金流市場;開放空運、海運、公路等交通運輸服務業,將讓其有機會掌控物流市場;開放醫院等專業性服務業並允許跨境提供服務,將讓其有機會掌控專業人才市場,並有利於派送中國;開放印刷、娛樂、文化等服務業,將讓其有機會輸入文化、掌控媒體言論等。
總之,台灣海島型經濟本來就不大,全面對中國開放服務業,將讓中國政府在極短時間內影響並掌控台灣經濟。
無專長限制 變相移民管道
問:服貿協議是否等同變相開放中國勞工來台?
鄭:這次協議全面開放中國員工來台,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人員來台,初次可停留三年,且展延次數無限制,雖然表面上只有「負責人」、「高級經理人員」及「專家」等可來台,但有許多漏洞可鑽,投資二十萬美元以上,可申請二人來台,每增加投資五十萬美元,可申請增加一人,最多不得超過七人。
這些負責人可能是麵攤老闆,高級經理人員就是他的老婆,成年子女則是專家,因為「專家」定義模糊,揉麵師傅可以是製麵專家,且中國假證照氾濫,人人都可以買到假證照。因此,這次等於全面開放,各行各業無限制地允許中國人力及資金過來,面臨數百萬中國人壓境,政府也無法負起有效管理責任!
跟各國的技術移民限制相較,台灣的限制明顯寬鬆,除了投資金額門檻較低外,隨行人員也較多,且無專長限制,將成變相移民管道。台灣與中國使用同樣語言,中國利用服貿協議大舉移民來台絕非難事,豈能心存僥倖?
高階人才開放 未對等互惠
問:如何分析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的策略考量?
鄭:此協議根本完全配合中國「十二五計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發展策略,這項計畫除追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及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外,也將重點放在兩岸議題,將ECFA納入其中,更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及「服務業競爭力的改造」。
把這次台灣開放服務業的承諾與中國「十二五計畫」比較,可看出中國充滿事前規劃及目的性,限縮大部分台灣投資於福建省,以配合海西經濟區發展計畫;並透過開放台灣廉價高階技術人才,改造中國服務業競爭力的用心不可謂不深。
中國對專業技術人才採取全面開放的態度,將使台灣高階專業人才流失、薪資偏低的情形日益嚴重,但這次我方談判人員卻沒有積極吸引中方高階人才的遠見。
舉例而言,中國開放台灣醫院可獨資到中國設立醫院,將引進台灣醫護人員,台灣必定大量流失優秀的醫護人員,這些醫護人員多由長期教育資源培育而成;但政府簽訂協議,卻沒有相對互惠機制,比起尸位素餐,這種行徑豈不更惡劣?
政府不應鼓吹台灣醫院到中國設立醫院,應吸引中國旅客來台醫療旅遊,不僅可增加台灣本地醫院的收益及相關就業,也可留住醫護人員及保障台灣民眾的醫療權利。
輔導產業升級 政府沒準備
問:服貿協議已簽署完成,後續應如何處理?
鄭:這次中國是有策略地開放他們亟須的專業技術人員,台灣則不設防地幾乎全面開放所有服務業。專業技術人才往往需要透過國家長期培養,這類人才被取代性低,且因有高附加價值產出,跨國流動性高,社經地位上也較高。反觀美容美髮業等低知識密集產業,則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這些人力相對弱勢,無法任意跨國流動,取代性也較高。
但這些留在台灣的低知識密集產業,須面對中國的競爭,雖然競爭能提升廠商競爭力,但驟然開放讓廠商完全沒有應對的準備,還沒機會升級就被淘汰出局;屆時,台灣將面對如何解決大量失業所衍生的問題。因此,服貿協議不只影響經濟層面,還有社會及政治層面。
面對中國產業進駐,政府應採逐步開放的方式,一方面減少衝擊,一方面積極輔導廠商升級轉型;但目前政府在這方面完全沒有準備,台灣本土產業就像待宰的羔羊,無奈承受公務員怠惰的惡果。
另外,未來中國移民一旦加入健保系統,將排擠健保資源,因此,對於確有需要來台工作的中國人士,建議應比照外國白領規定最低薪資,做為中國人士來台標準,並由雇主負擔保費,且設定個別企業、產業及全國簽證人數上限。
整體而言,服貿協議對我國經濟不但沒有正面影響,反而有極大傷害,強烈建議政府應立即中止此協議,重新與中國談判,根據我國產業優劣勢情況,讓較具優勢的產業可率先開放市場,再慢慢分期開放其餘產業,才能減少市場開放對我國經濟的衝擊。
每月公佈的總經指標,和投資股票有何關聯?
總體經濟的環境總是牽動著大盤的動態,如果大盤表現不好,個股也難有所表現。因此只要抓住總體經濟的趨勢,就能掌握台股大盤的走勢,及產業個股的脈動。紅兔兔幫大家找出4大重要的經濟指標,掌握好經濟數據的變化,就能找到最佳的進場時點!
經濟指標1.景氣對策信號
圖中紅色虛線(16)與紫色虛(29),兩條線是兔兔的研究結果,
當景氣對策信號跌破(含)16,可注意進場時機;
當景氣對策信號突破(含)29,可注意出場時機。
經濟指標2.M1B 年增率
圖中紅色(17)這條線是兔兔的研究結果:
當M1b年增率「跌破零軸之後,重新翻回零軸之上」,注意進場時機;
當M1b年增率「突破(含)17%」,注意出場時機。
3.景氣領先指標YoY(%)
圖中紅色(11)這條線是兔兔的研究:
當景氣領先指標年增率「跌破零軸後止跌」,注意進場時機;
當景氣領先指標年增率「突破11%後止漲」,注意出場時機。
4.景氣領先指標MoM(%)
此模組可以快速切換比較這四個經濟數據與大盤走勢的關係,大家可以自行觀察
如果想知道這些資料如何活用,歡迎到兔兔的部落格看看喔~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拉尾盤奇蹟
2013-06-28 週五最後一盤 忽然急拉八十多點
許多權值股出現跟大盤依樣線型
聯發科
中華電
南亞
台股盤後─大驚奇!神秘大腳尾盤狂拉百點 大漲178點重登8000關
台股的「內資軋外資」行情,好戲持續上演!今天是台股6月最後1個交易日,同步收周、月、半年線,早盤跳空開高站回7900點後,在電子、金融權值股皆走穩,大盤緩步墊高在半年線附近震盪,但最後1盤出現「神秘大腳」搶進,砸下163億元大買權值股,台積電大漲6%,聯發科、中華電也都大漲逾6%,瞬間拉抬指數97.95點。台股最後一盤上演的「大驚奇」,讓今天加權指數收盤時大漲178.31點,以8062.21點作收,成交值放大至914.7億元。台股6月月線雖然下跌192點收黑,但周線大漲268點,月線也拉出399點的長下影線。
台股最後一盤再現久違的「拉尾神技」,電子權值股明顯為尾盤「神秘大腳」鎖定標的,在台灣50成分股中的電子權值股,台灣大直接拉上漲停,台積電、中華電、聯發科漲幅都逾6%,遠傳漲幅逾5%,大立光漲幅也逾3%,群創、友達均翻紅,鴻海最後一盤也有9000多張買盤搶進,漲幅逾1%,並以今天最高點74元作收。雖然華碩依舊疲弱,跌幅逾5%,TPK持續湧現棄權賣壓,跌幅逾2%,宏達電也被壓抑在盤下,但無礙電子指數大漲2.7%,占大盤成交比重68%。
「神秘大腳」最後一盤搶進的權值股,也包括金融與傳產族群,金融權值股中華南金、富邦金、玉山金、永豐金、第一金、中信金漲幅都逾2%,金融權值股中,僅有元大金收平盤,其餘都是一片紅通通,金融指數也順利收高,漲幅1.5%,占大盤成交比重攀升至8.9%。
傳產族群龍頭權值股,今天也收到年中「神秘大禮」,塑膠類股大漲4%,水泥、玻陶漲幅都逾3%,鋼鐵、橡膠漲幅也都逾2%,各類股中僅有電器類股收黑,其餘都是一片紅通通。最後一盤的拉抬,讓南亞、台化漲幅都逾6%,台泥、台塑、中鋼、正新漲幅也都逾3%,仍以龍頭權值股最獲「神秘買家」青睞。
台股今天最後一盤的「神來一筆」,引起各方揣測,包括季底作帳、政府基金進場建立部位...等,都是可能原因之一,但最後一盤狂砸163億元,則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大盤今天拉出的這根上漲178點的長紅棒,且成交量也補到5日均量水準之上,仍是重要的關鍵紅K。大盤今天以帶小跳空缺口的長紅棒,一舉收復半年線、月線,而且最後一盤的拉抬,也瞬間回補8005-7962點間的第2個空方缺口,大盤的收盤位置,更是直接衝抵季線關前。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美元紙老虎?一圖道盡史上最大公債泡沫
精實新聞 2013-06-25 06:52:30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2012年7月歐債危機達到最高點的時候,受不了利空消息轟炸而拋售德國股市基金的投資人(註:當月月底價位為6,772.26點)到今年5月底(8,348.84點)時也都很後悔。2013年6月美國債券價格大跌、美元匯率狂升,現在若順勢操作、未來會不會悔不當初?
美國雖然沒有像巴西、土耳其、印尼或一些歐元區國家那樣爆發街頭示威浪潮,但最新民調顯示高達50%的美國人認為歐巴馬是不誠實、不值得信賴的。
如果匯市開始正視「歐巴馬低迷民調」以及「外資賣超美債金額創歷史新高」這兩大利空,美元開始由升轉貶將引發更多的美債賣壓,屆時美國經濟承受得了飆高的房貸利率嗎?目前因美債殖利率上揚而走升的美元匯率未來可能反而因經濟轉差而走軟。
《太相信FED神力的美股出現泡沫,柏南克被迫出手戳破?》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見上圖)5月22日在國會上表示,如果美國經濟持續維持當前的成長動能,聯準會可能會縮減月度買債額度。柏南克這番談話在國際金融市場掀起翻天覆地的效應(註:日經225指數隨即在5月23日暴跌7.23%)。在此之前,包括兩大債券天王(King of Bonds)葛洛斯(Bill Gross)、Jeffrey Gundlach等名嘴都認為FED沒有縮減買債規模的理由。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見上圖)5月22日在國會上表示,如果美國經濟持續維持當前的成長動能,聯準會可能會縮減月度買債額度。柏南克這番談話在國際金融市場掀起翻天覆地的效應(註:日經225指數隨即在5月23日暴跌7.23%)。在此之前,包括兩大債券天王(King of Bonds)葛洛斯(Bill Gross)、Jeffrey Gundlach等名嘴都認為FED沒有縮減買債規模的理由。
美股泡沫的證據在哪?標準普爾500指數5月21日創下歷史新高(1,669.16點)。2013年1月2日至5月21日這段期間總計有97個交易日,其中有62個交易日收漲。換言之,上漲頻率高達64%(註:若全年度都是如此的話將創下歷史新高紀錄)!FOXBusiness 5月21日報導,Walter Murphy Global Advisors管理合夥人Walter Murphy指出,1928年來標普五百的平均收漲機率僅有52.1%。
《英國央行理事:美英央行蓄意創造史上最大公債泡沫》
柏南克過去雖然常說FED不能犯了1937-38年央行太早緊縮的錯誤,但實際上現在他恐怕已是身不由己。柏南克之所以無視美國「通膨進一步下滑(disinflation)」、刻意在6月19日傳達縮減買債的論點,恐怕是因為擔心金融市場泡沫已經被吹大到無法忽視的地步。證據?FED持有聯邦債券金額美國GDP佔比在2013年第1季升至11.2%、創1970年開始統計以來新高(見附圖;來源:St. Louis Fed Economic Data;簡稱FRED)。看看這驚人的飆漲角度,誰能淡定地說這不是泡沫?別忘了,這不是絕對金額、而是美國GDP佔比!
柏南克過去雖然常說FED不能犯了1937-38年央行太早緊縮的錯誤,但實際上現在他恐怕已是身不由己。柏南克之所以無視美國「通膨進一步下滑(disinflation)」、刻意在6月19日傳達縮減買債的論點,恐怕是因為擔心金融市場泡沫已經被吹大到無法忽視的地步。證據?FED持有聯邦債券金額美國GDP佔比在2013年第1季升至11.2%、創1970年開始統計以來新高(見附圖;來源:St. Louis Fed Economic Data;簡稱FRED)。看看這驚人的飆漲角度,誰能淡定地說這不是泡沫?別忘了,這不是絕對金額、而是美國GDP佔比!
其實,打從FED實施購買債券的量化寬鬆政策(QE)那刻開始,投資人應當會有心理準備:既然公債殖利率(註:直接會影響到房貸利率)是人為壓低的結果,回歸正常只是遲早的事。過去,許多人可能會對金融商品價格(股價、債券價格)與實體經濟表現脫鉤(詳見精實新聞專題報導:鑑往知來!2012全球金融冰火五重天)不以為意。現在,美國核心通膨創歷史新低(下述)的同時公債殖利率卻創兩年新高,投資人可能才要開始感受到金融市場遭扭曲絕非小事一樁!
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簡稱BIS;俗稱「央行的央行」)23日透過年報指出,如果美國債券殖利率上揚3個百分點,美債投資人(不包括FED)合計將蒙受超過1兆美元的虧損。彭博社報導,FED在1994年2月到1995年2月這段期間總計升息3個百分點,從3%(註:當時為歷史最低點)升至6%,導致3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從不到6%水準跳升至8%以上。
BIS指出,過度舉債是金融危機過後邁向成長道路的主要障礙之一,年復一年的舉債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期待貨幣政策來解決債務問題只會招致失敗。BIS認為,各國央行不可能修補家庭、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不可能制定讓經濟重返真正成長道路所需的結構性經濟改革方案。
英國金融時報8日引述消息人士談話報導,2008-09年許多大學捐贈基金的美國公債持有比重還高達30%,但已有部份大學基金操盤人已經出清美債。一名操盤人說:「美國公債曾是核心資產,但現在大家持有的比重都不到5%。」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公布的資料,旗下170億美元捐贈基金已出脫美國公債部位落袋為安。
英國衛報12日報導,英國央行(BOE)金融穩定事務執行理事Andy Haldane在國會作證時指出,BOE跟FED蓄意創造出史上最大規模公債泡沫,萬一泡沫破裂速度超乎預期的話全球金融穩定恐將面臨考驗。
華爾街日報14日報導,外資4月份賣超美國長期公債金額創下1978年開始統計以來新高紀錄、達到544.6億美元;其中,民間外資、央行(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各賣超308億美元、237億美元(註:創2008年11月以來新高)。外資4月份並且賣超美國短期公債301億美元。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加勒比海銀行中心等美國主要債主4月份合計減持300億美元的美國財政部有價證券。
Thomson Reuters報導,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12日為止當週整體債券型基金淨失血134.59億美元、創2008年10月以來最大金額,為連續第2週呈現淨流出(註:6月5日當週淨流出108.65億美元)。
整體股市基金並未因債券基金大失血而受益:截至2013年6月12日為止當週股市基金失血10.32億美元、連續第3週呈現淨流出,主要受投資人持續減碼美國股市的影響。valuewalk.com 21日報導,高盛集團預估6月份整體債券型基金淨失血將創歷史新高。
cnbc.com 24日報導,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最新報告指出,共同基金/ETF投資人本月初估共拋出472億美元、創單月歷史新高,輕易地打破2008年10月的418億美元舊紀錄。TrimTabs執行長David Santschi指出,FED只是提出縮減買債規模藍圖而已就已導致債市出現大震盪,顯示當前市場遭央行扭曲的情形有多麼地嚴重!
《美債殖利率上揚副作用已顯現:房貸申請大減、營建股大跌》
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6月21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報2.52%、創2011年8月5日(2.58%)以來新高,較2012年7月25日的歷史最低點(1.43%)上揚1.15個百分點。
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6月21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報2.52%、創2011年8月5日(2.58%)以來新高,較2012年7月25日的歷史最低點(1.43%)上揚1.15個百分點。
根據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MBA)調查,30年期固定房貸平均利率在6月14日當週報4.17%、創去年3月以來新高,較今年5月3日當週的3.59%上揚0.58個百分點,為連續第6週走高。economy.com報導,MBA房貸申請在過去六週有五週是呈現下跌;6月14日當週30年期固定房貸平均利率較一年前上揚30個基點。
英國金融時報21日報導,貝萊德(BlackRock)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分析師Jeffrey Rosenberg指出,帶動美國房市反彈的不是消費者所得增加、而是房貸利率走低,所得沒增加令外界質疑美國房市復甦的可持續性。富達投資經理Franco Castagliuolo也指出,QE就是要吸引邊際買家進入房市,如果房貸月繳金額增加不是一件嚴重的事,那麼當初為何要推QE?
截至6月21日為止的一週期間D.R. Horton、Hovnanian Enterprises, Inc.、MDC Holdings Inc.、Beazer Homes USA Inc.、PulteGroup, Inc.、Lennar Corporation、KB Home等美國營建股分別大跌11.68%、10.99%、10.16%、10.04%、9.83%、9.68%、8.45%。其中,MDC Holdings 6月21日收盤更是創下2012年8月6日以來收盤新低。
《清掉一些泡沫後,如果通膨續跌、就業沒好轉,FED只能回頭QE?》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6月20日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文指出,FED的最新決定很可能是歷史性錯誤,因為美國經濟仍未走出泥沼,這從就業人口比例就可以看得出來。他說,人口結構老化只是導致就業人口比例低迷的原因之一而已,美國就業至今仍遠低於可以接受的水準,更何況通膨也還沒達到FED設定的水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6月20日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文指出,FED的最新決定很可能是歷史性錯誤,因為美國經濟仍未走出泥沼,這從就業人口比例就可以看得出來。他說,人口結構老化只是導致就業人口比例低迷的原因之一而已,美國就業至今仍遠低於可以接受的水準,更何況通膨也還沒達到FED設定的水準。
克魯曼說大家都知道FED自金融危機以來就一直是過度樂觀(總是高估隔年景氣復甦力道),他希望這次實體經濟真的如FED預期那樣強勁復甦,否則這次放風聲準備縮減買債規模的做法可能是弊多於利。
聖路易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James Bullard 21日批評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不該在美國經濟尚未明顯轉強、通膨尚未觸底反彈之前就先宣布可能縮減買債規模。
FED關注的通膨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今年4月跌至1.05%、創歷史最低紀錄,打破1963年3月所創的舊紀錄(1.06%),遠低於FED設定的2%目標。
根據FOMC 19日將2013、2014、2015年核心PCE年增預估值分別自1.5-1.6%、1.7-2.0%、1.8-2.1%下修至1.2-1.3%、1.5-1.8%、1.7-2.0%。舊金山FED官網資料顯示,過去10年核心PCE年增率平均為1.86%。
《柏南克不會坐視美股走空?Birinyi:多頭走勢不變》
以標準普爾500指數來看,2010年全年當中最差僅較2009年底下跌8.3%;2011年因美國主權債信評等遭標普調降、全年當中最差跌12.6%;2012年則是全年皆高於2011年底水準;今年迄今收盤也未曾低於2012年底水準。
以標準普爾500指數來看,2010年全年當中最差僅較2009年底下跌8.3%;2011年因美國主權債信評等遭標普調降、全年當中最差跌12.6%;2012年則是全年皆高於2011年底水準;今年迄今收盤也未曾低於2012年底水準。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除了上述泡沫外,並無其他立即性的風險。可能在2014年1月結束任期的柏南克會自行摧毀2012年初迄今的優異股市財富效應成績單嗎?截至6月21日(註:收盤價為1,592.43點)為止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初迄今漲幅為11.66%。
2000年迄今,排除大跌後隔年反彈(註:2003年漲26.38%,2009年漲23.45%)不計,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度漲幅皆不超過14%。假設今年底收在目前的歷史最高點1,687,18點來計算,美股漲幅將達18.3%!
近年來一直看好美國股市多頭走勢的Birinyi Associates Inc.執行長Laszlo Birinyi 6月21日在接受彭博電視台專訪時還是老神在在、直言美股多頭走勢還沒結束。他說現在的美股正經歷相當正常的修正走勢,已於日前買進高盛、花旗集團股票。
《如果歐巴馬爭氣一點,FED需要拼命做貨幣政策實驗嗎?》
您注意到了嗎?近年來美國財政/稅務改革幾乎沒有重大進展,所得分配不均的結果使得貨幣政策效力大打折扣,這從貨幣流通速度創歷史新低(註:2013年第1季報1.535)、核心PCE創歷史新低就可以看得出來。
您注意到了嗎?近年來美國財政/稅務改革幾乎沒有重大進展,所得分配不均的結果使得貨幣政策效力大打折扣,這從貨幣流通速度創歷史新低(註:2013年第1季報1.535)、核心PCE創歷史新低就可以看得出來。
許多投資人應該都還記得,FED 2012年12月宣示將在每個月斥資850億美元購買債券,但2-3個月後就開始在討論縮減買債規模。就在FED已經變不出新把戲的同時,歐巴馬在做什麼?所得分配不均、錢無法在經濟體內加速流通應該是歐巴馬跟美國國會的責任!
美國股市在5月中旬創歷史新高,但這對歐巴馬的政治聲望幫助似乎不大。根據CNN/ORC International在2013年6月11-13日針對1,014名美國成年人所做的電話訪查,高達54%的受訪民眾不滿意歐巴馬的施政表現、比例創2011年11月18-20日當次調查以來新高。
這項統計顯示,歐巴馬自擔任美國總統以來民眾不滿意的比例最高為55%。換言之,目前歐巴馬聲望正處於空前低點。50%受訪民眾說歐巴馬是不誠實、不值得信賴的,比例創歷史新高,較2009年2月他剛上任時的23%暴增了一倍。48%的受訪民眾說歐巴馬不是一位果斷、強勢的領袖,比例創歷史次高,僅低於2011年9月舉債上限談判僵局時的52%。
這樣的政治人物如果可以在任內完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或「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那麼美國人或許可以選擇性地忘記他另一項不光彩紀錄:「史上第一位美國總統在第一任的每一年政府預算赤字都超過1兆美元」。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813c2562-1778-47b8-80d2-e2eb4f50e417#ixzz2XD2xkEK5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