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零股 紀念品+投資

文章:

基本重點:
  1. 下單最佳時間即13:35~14:30間 註:<14:30>
  2. 零股是否會寄出股東開會通知書呢?查詢證交所上市櫃公司公開資訊。(開會前一定要先補好開會通知單)
進行策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買零股轉賣紀念品 張駿翔年賺逾百萬

500間公司的零股,成本約2萬元,每年卻能穩領數千元禮券,數百組股東會紀念品,這樣的好康,被零股達人張駿翔發現,進而發揚光大。他揪團買零股後,領紀念品再轉賣,除為小資族創造10%年報酬率,也為自己滾出百萬元年收入。

零股生意已有二百多名會員參與,每到股東會旺季,光打包紀念品就瑣碎到讓人手軟。
走進1棟不起眼的老舊辦公大樓頂樓的1間約50坪辦公室,儘管裡面只擺放3張辦公桌,但卻異常擁擠,因為其餘空間幾乎被「股東會紀念品」填滿。

民生用品 堆滿辦公室

玄關處的長木桌上擺著貼有標價的贈品:初榨橄欖油300元、碳酸飲料組合99元…儼然是間小小雜貨店,此時站在一旁、貌似雜貨店老闆的張駿翔介紹,初榨橄欖油成本不到20元、碳酸飲料組合的成本也低於40元。

同大樓的上班族,偶爾也會來張駿翔這間「雜貨店」尋寶。

長木桌旁一箱箱的紀念品,由玄關延伸進辦公室,成箱的油、米、衛生紙、鍋子等各式民生用品堆疊至天花板,整間辦公室的動線狹窄得僅容一人勉強通過,「明年肯定要租間倉庫,不然真的塞不下。」張駿翔認真地說。

雖然這些民生用品價格訂得比外頭便宜,但繭居在辦公大樓頂樓,平日真正會上門的客人,只有大樓警衛跟同棟大樓的上班族,一日頂多做成3、5筆生意。想也知道,這數量可觀的贈品不可能靠一張呆板木桌去化。

「我們偶爾會在辦公室舉辦超級特賣會,將商品下殺5折出售,當然,這樣還是無法有效去化這堆積如山的紀念品。」戴著細框眼鏡的張駿翔繼續補充,「所以,我也做廣告行銷生意,這些東西可轉手當作行銷活動的贈品。」而靠著這套「紀念品生態系」,他的年收入早已衝破百萬元。

揪團買股 手續費打折

其實,只要有投資股票,一定對公司發放的股東會紀念品不陌生,有些公司規定持有一張也就是一千股以上的股東才能領取紀念品,但多數公司就算只買一股也能領,「比如中石化,我們的投資成本才9.2元,但去年發送的股東贈品為市價149元的毛毯;另外,我們花3.6元買樂士股票,去年拿到50元的全家禮券。」張駿翔說。

在網路世界裡,張駿翔有「小富爸爸」的暱稱,會興起做這樁冷門生意的念頭,正是台灣卡債風暴席捲時,「我當時的工作是債務調解人,見到每位債務人身上欠債都是數十萬、數百萬元,心裡實在沉重又不捨,所以才會想到以零股投資的方式,讓他們用小錢換股東會發放的柴米油鹽紀念品。」

張駿翔捲起袖子自己下海先試做,2011年他以「連續5年發放股東會贈品」為條件,選擇500間公司為標的,「買下來總成本也才2萬多元。」

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小額投資的過程超乎想像繁瑣,「當初花了好幾個月才把所有零股買齊,而且有些公司根本不會寄開會通知書給零股持有人,或者股東會可能撞期,另外,有些中南部公司的開會地點在偏僻鄉間,為領取一個贈品特地跑一趟,成本太高。」

除了交通等隱藏費用,股票玩家沒放在心上的手續費,才是這項「生意」的最大成本,「一般券商零股買賣手續費是20元,手續費都比零股貴了。」張駿翔苦笑說,「但撇開種種麻煩不計,花少少錢建置部位,接著就能每年領到上百項超值生活用品,這絕對是可做的生意!」張駿翔肯定的表示。

只是問題明擺在眼前,那就是一個人領取一樣股東會贈品,怎樣都不合算。腦子動得快的他,馬上找到解決之道,「若能揪團買零股,那麼股東會紀念品不需個別去領,可由我一人搞定,而且交易零股的手續費也可與券商談折扣。」

投資兩萬 每年領贈品

方案出爐,他開始號召親友加入體驗,而他理解一般人對不熟悉的投資會有戒心,所以總是半開玩笑的說:「哎,讓我騙2、3萬元好不好?」由於金額不是太大,加上親友隨時可監看自己戶頭的動向,也能自由賣股離開這項計畫,所以「甘願被騙」的人,從最早的十幾人,擴張到現在有200多人。

這門生意的運作是這樣的,張駿翔搞定零股買賣、股東會開會通知、領取贈品等惱人事宜,參加者則提供買零股的金額約2萬元,而參加者有2項回饋方案可以選擇,一是領取10%報酬率的「現金」,也就是投入金額2萬元的1成,即2,000元;二是免費領取部分贈品,參加者必須繳交額外3,000至5,000元不等的服務費用,但可以免費領取400多項贈品(雖然買500家零股,但仍有少數沒有發紀念品)中的50項,超過第50項,統一加價20元購買。

利潤豐碩 計畫再擴張

很多人好奇,參與這項零股投資的最大風險為何?張駿翔馬上回應:「公司減資、下市。」「但累積至今,每人因為減資下市導致的損失,還不到300元。」相對每年10%的報酬率來說,這樣的損失可以說瑕不掩瑜。

共同參與該投資的3位家庭主婦就透露,她們通通選擇第2項方案,「這對我們很有吸引力,因為家裡需要的油、米、沐浴用品、廚具等,隨便都能省上千元,而且每年都能穩定收到,沒什麼風險。」

對於張駿翔來說,他的賺頭在「額外的贈品與禮券一律歸他」,「平均來說,每年可領到400多樣股東會紀念品,有約3分之1公司會贈送禮券,另外3分之2是民生消費品。去年1個戶頭能領到的禮券有7,000多元,今年粗略估計約8,000元。」扣除提供參與者10%報酬率,這果然是一門好生意。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張駿翔打算將零股交易從500間提高到800間,「接下來,還要推出線上直播特賣會等各種活動,對於小資族來說,投資報酬率只會更好!」他一邊說著各項計畫,眼睛再度精光閃爍,當然他的年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http://www.fun01.net/post427301/306

http://www.fun01.net/post427301/306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財經天下-陶冬》萬年QE

08/09/2016 11:05

《財經天下》8月底在美國懷俄明州Jackson Hole召開了聯儲年會,本屆年會
的主題是「構築可持續的未來貨幣政策框架」,但是會議的焦點被主席耶倫的利率宣示所裹夾,
媒體報道充斥著「近月重回漸進式加息是適合的」,整個市場都在猜測加息的時間點。看見未來
貨幣政策框架的會議主題被加息新聞所衝淡,相信耶倫一定高興,因為她根本沒有一個框架,沒
有一個在中期回歸正常貨幣環境的可行計劃。

  儘管公開市場委員會有很大的可能在未來數月加息,明年估計還會有一兩次加息,耶倫的言
論證實了美國貨幣當局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計劃將政策利率推回到3﹒5-4%的正常水平。一
旦經濟走勢逆轉,聯儲會毫不猶豫地再次降息,非常措施QE正在常態化,即所謂QE 
forever(萬年QE)。

  今年以來,關於QE失效的聲音此起彼伏,觀點由民間經濟學家群中蔓延到政府內部,本次
年會也屢屢聽到,1)QE政策接近彈盡糧絕,2)QE政策未能幫助到實體經濟。這是重新構
思可持續的政策框架成為Jackson Hole年會主題的主要原因。但是短期政策的變化
和預期,稀釋了對中長期貨幣框架的關注。QE從金融危機中的權宜之計,變成了政策常態;超
寬鬆貨幣環境並未刺激起投資,但帶來了資產價格的暴漲;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威脅著儲蓄這個現
代資本主義的基石,也威脅著銀行、保險等行業的穩定;日本歐洲央行在大量收購國債之後,均
面臨無債可買的窘境,英國亦見到類似的窘境。央行逼切需要重新審視長期的貨幣金融架構,審
視自己提出的政策目標(通脹、增長)在今天是否合理。

  然而,各國貨幣當局根本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放棄目前的寬鬆政策,去追求一個可持續的有
效率的新政策框架。新的貨幣框架出現的前提,是經濟真正企穩,增長不再靠貨幣幻影來打造。
唯有體制改革和制度改新,才能令經濟得到真正的增長動力,走出危機。但是改革與改新,勢必
觸動既得利益,勢必掀起更大的選民風暴,於是那些靠承諾改革上台的政客,最終又兜回到刺激
政策老路。這些年喊出「變化「口號的政治家很多,真正落到實地、干成實事的就鳳毛麟角了。
全世界兜來兜去都是貨幣寬鬆政策,等到實在做不下去了,換種形式又繼續寬鬆。

  日本銀行已經買下政府三分之一的國債,剩下的JGB多握在銀行、保險公司手中作為資本
金,金融機構很難將剩餘的債券釋放到市場上,國債變得買無可買。日本銀行想出了購買ETF
、公司債,甚至外國債券等變通方法,繼續實施QQE政策。為了支持安倍新的經濟刺激措施,
日本政府可能推出永續債,日本銀行也會毫不猶豫地買下技術上已經破產了的政府的債券,並允
許其不斷續借。QE攤子愈鋪愈大,政策力度愈來愈強,央行們想的不是如何退出,而是怎樣加
碼。如同電影紅舞鞋,一旦穿上了QE這對舞鞋,芭蕾舞就只能不停地跳下去,直至崩潰。

  凡藥三分毒,QE政策也有其副作用。首先,QE扭曲了資本的價格信號,人為干預了資產
的供求。歐洲的債市、美國的股市、中國的房市,都是流動性過度發行之下的資產價格膨脹,其
結果是企業寧可發債回購股票也不做投資,老百姓離棄銀行資金狂炒房子。金融投資的瘋狂和實
體投資的凋敝,實際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全球範圍內資金「離實入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資本的價格信號扭曲了,錯誤主要不在炒作的資金,而在央行的QE政策。其次,動搖了儲蓄根
基,弱化了金融業的資本金。現代資本主義是建立在儲蓄和投資兩塊基石之上的。雷曼危機動搖
了投資基石,無論央行如何用盡洪荒之力,企業投資迄今未能康復。央行QE之下,儲蓄收益率
急劇下降,許多零風險資產標的更見負利率。負利率嚴重侵蝕著銀行賴以為生的息差;零收益讓
退休年金、保險業務入不敷出;超低儲蓄利率,將資金擠出銀行,攀爬風險曲線以求回報。這幾
個領域中任何一個出事,都應該比起2008年投資銀行危機更震撼、衝擊面更廣。

  萬年QE,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沒有外力或突發事件打破央行-政
府-金融市場之間流動性互倒的暫時性均衡。無論甚麼原因,如果通脹出現,央行就無法無底線
地印鈔票。如果極端政客上台,政府未必能維持目前QE光幫富人的支持。在估值十分進取的資
本市場,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機會也是比較大的。筆者認為,QE政策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央行或
許會作一些樣子收收水,不過主動全面地退出QE的機會不大,如果經濟形勢逆轉,不排除有其
他國家新加入QE陣營。但是QE的平衡,充其量是弱平衡,從經濟增長內在動力和資產估值水
平上看也許根本未算平衡。由於金融中介功能弱化,QE所制造出的流動性,並未能進入到實體
經濟,只是制造出一個流動性的堰塞湖,繁榮了湖邊的金融資產價格。
  是堰塞湖,就有決口的一天。《陶冬》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陶冬:萬年QE, 流動性堰塞湖,遲早有決口的一天

萬年QE,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沒有外力或突發事件打破央行-政府-金融市場之間流動性互倒的暫時性均衡。無論什麼原因,如果通脹出現,央行就無法無底線地印鈔票。如果極端政客上台,政府未必能維持目前QE光幫富人的支持。在估值十分進取的資本市場,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機會也是比較大的。筆者認為,QE政策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央行或許會作一些樣子收收水,不過主動全面地退出QE的機會不大,如果經濟形勢逆轉,不排除有其它國家新加入QE陣營。但是QE的平衡,充其量是弱平衡,從經濟增長內在動力和資產估值水平上看也許根本未算平衡。由於金融中介功能弱化,QE所制造出的流動性,並未能進入到實體經濟,只是制造出一個流動性的堰塞湖,繁榮了湖邊的金融資產價格
  文章:陶冬:萬年QE
  來源:陶冬先生個人博客
  作者:瑞士信貸 陶冬
  八月底在美國懷俄明州JacksonHole召開了聯儲年會,本屆年會的主題是「構築可持續的未來貨幣政策框架」,但是會議的焦點被主席耶倫的利率宣示所裹挾,媒體報道充斥著「近月重回漸進式加息是適合的」,整個市場都在猜測加息的時間點。看見未來貨幣政策框架的會議主題被加息新聞所沖淡,相信耶倫一定高興,因為她根本沒有一個框架,沒有一個在中期回歸正常貨幣環境的可行計劃。
  盡管公開市場委員會有很大的可能在未來數月加息,明年估計還會有一兩次加息,耶倫的言論證實了美國貨幣當局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計劃將政策利率推回到3.5-4%的正常水平。一旦經濟走勢逆轉,聯儲會毫不猶豫地再次降息,非常措施QE正在常態化, 即所謂QE forever(萬年QE)。
  今年以來,關於QE失效的聲音此起彼伏,觀點由民間經濟學家群中蔓延到政府內部,本次年會也屢屢聽到,1)QE政策接近彈盡糧絕,2)QE政策未能幫助到實體經濟。這是重新構思可持續的政策框架成為JacksonHole年會主題的主要原因。但是短期政策的變化和預期,稀釋了對中長期貨幣框架的關注。QE從金融危機中的權宜之計,變成了政策常態;超寬松貨幣環境並未刺激起投資,但帶來了資產價格的暴漲;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威脅著儲蓄這個現代資本主義的基石,也威脅著銀行、保險等行業的穩定;日本歐洲央行在大量收購國債之後,均面臨無債可買的窘境,英國亦見到類似的窘境。央行迫切需要重新審視長期的貨幣金融架構,審視自己提出的政策目標(通脹、增長)在今天是否合理。
  然而,各國貨幣當局根本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放棄目前的寬松政策,去追求一個可持續的有效率的新政策框架。新的貨幣框架出現的前提,是經濟真正企穩,增長不再靠貨幣幻影來打造。唯有體制改革和制度改新,才能令經濟得到真正的增長動力,走出危機。但是改革與改新,勢必觸動既得利益,勢必掀起更大的選民風暴,於是那些靠承諾改革上台的政客,最終又兜回到刺激政策老路。這些年喊出「變化」口號的政治家很多,真正落到實地、干成實事的就鳳毛麟角了。全世界兜來兜去都是貨幣寬松政策,等到實在做不下去了,換種形式又繼續寬松。
  日本銀行已經買下政府三分之一的國債,剩下的JGB多握在銀行、保險公司手中作為資本金,金融機構很難將剩余的債券釋放到市場上,國債變得買無可買。日本銀行想出了購買ETF、公司債,甚至外國債券等變通方法,繼續實施QQE政策。為了支持安倍新的經濟刺激措施,日本政府可能推出永續債,日本銀行也會毫不猶豫地買下技術上已經破產了的政府的債券,並允許其不斷續借。QE攤子越鋪越大,政策力度越來越強,央行們想的不是如何退出,而是怎樣加碼。如同電影紅舞鞋,一旦穿上了QE這對舞鞋,芭蕾舞就只能不停地跳下去,直至崩潰。
  凡藥三分毒,QE政策也有其副作用。
  首先,QE扭曲了資本的價格信號,人為干預了資產的供求。歐洲的債市、美國的股市、中國的房市,都是流動性過度發行之下的資產價格膨脹,其結果是企業寧可發債回購股票也不做投資,老百姓離棄銀行資金狂炒房子。金融投資的瘋狂和實體投資的凋敝,實際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全球范圍內資金「離實入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資本的價格信號扭曲了,錯誤主要不在炒作的資金,而在央行的QE政策。
  其次,動搖了儲蓄根基,弱化了金融業的資本金。現代資本主義是建立在儲蓄和投資兩塊基石之上的。雷曼危機動搖了投資基石,無論央行如何用盡洪荒之力,企業投資迄今未能康復。央行QE之下,儲蓄收益率急劇下降,許多零風險資產標的更見負利率。負利率嚴重侵蝕著銀行賴以為生的息差;零收益讓退休年金、保險業務入不敷出;超低儲蓄利率,將資金擠出銀行,攀爬風險曲線以求回報。這幾個領域中任何一個出事,都應該比起2008年投資銀行危機更震撼、沖擊面更廣。
  萬年QE,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沒有外力或突發事件打破央行-政府-金融市場之間流動性互倒的暫時性均衡。無論什麼原因,如果通脹出現,央行就無法無底線地印鈔票。如果極端政客上台,政府未必能維持目前QE光幫富人的支持。在估值十分進取的資本市場,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機會也是比較大的。筆者認為,QE政策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央行或許會作一些樣子收收水,不過主動全面地退出QE的機會不大,如果經濟形勢逆轉,不排除有其它國家新加入QE陣營。但是QE的平衡,充其量是弱平衡,從經濟增長內在動力和資產估值水平上看也許根本未算平衡。由於金融中介功能弱化,QE所制造出的流動性,並未能進入到實體經濟,只是制造出一個流動性的堰塞湖,繁榮了湖邊的金融資產價格。
  是堰塞湖,就有決口的一天。
  注意:現在公眾號有置頂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點開「金羊毛工作坊」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就可以將我們置頂了。這樣,您就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我們哦~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景氣循環股

營收及盈餘的狀況隨著經濟狀況而週期循環的產業,這樣的公司我們稱之為「景氣循環股」。原物料及航運兩類產業皆屬於傳產中的景氣循環股。將景氣循環股當成定存股可能會讓投資人在景氣高峰時買進,而在衰退期蒙受損失。市場上流傳景氣循環股的操作法為「買在高本益比,賣在低本益比」說法則僅供參考。仍需搭配其他指標進行產業分析。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有價證券簡稱拉長

作者撰文:陳淑泰 | Smart智富月刊 – 2016年7月4日 下午10:00

台股用了50年的「股票簡稱」,6月27日正式走入歷史。過去台股交易都是用6位元(3個中文字)代表1檔股票,但是,隨著掛牌交易的商品愈來愈多,證交所決定從6位元加長到16位元,相當於8個中文字,讓投資人可以從股票簡稱看出個股產業,例如:三發(9946)變成「三發地產」,此外,也有助判別新金融商品的發行商與連結內容。此次共有285檔有價證券受到影響。
新制影響最大的主要為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權證2種衍生性商品。過去每檔權證的簡稱只有發行商名稱與發行序號,例如「元富88」。這只看出是元富證券發行,完全看不出權證追蹤的標的、看多或看空、屬於哪種權證。依照新制,「元富88」會以「鴻海元富5B購88」標示,投資人可以從簡稱看出權證的標的股是「鴻海」(2317),發行商是元富證券,到期年月是105年的11月,屬於看多的認購權證。
《Smar t智富》月刊專欄作家「權證小哥」分析,「窩輪」(warrant,香港稱權證為「窩輪」)在香港已經盛行多年,占大盤交易比重超過1成。香港窩輪的簡稱就是一長串權證的重要資訊,例如「騰訊瑞信A6月CW17」中,可以清楚看出這檔權證的標的股票是「騰訊控股」(0700.HK),發行商是「瑞士信貸證券」,到期年月是2017年(香港以英文字母代替西元年)6月,CW就是Call Warrant(認購權證),如果是PW就是Put Warrant(認售權證,香港稱認沽權證)。現在台灣比照辦理,對權證菜鳥是美事一樁,因為盤中隨著個股股價變化,要快速挑選權證,從簡稱就可以看出權證大致條件,減少挑選的時間,同時減少下單錯誤。
台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簡立忠說,實施擴充證券簡稱新制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過去上市(櫃)公司股票簡稱最多只能3個中文字,使得很多股票的簡稱非常相似,例如台塑與台塑化、福懋與福懋油,不利投資人辨識。在彈性面額制度上路後,非10元面額的公司必須在簡稱內加上「*」號,如果上市(櫃)公司股票簡稱已經是3個中文字的,很難再予以註記。
二是國內ETF與權證的發行、交易愈來愈活絡,所連結的指數以及產品類別也愈來愈多元,投資人無法從簡稱辨識各檔ETF之追蹤指數與屬性,也無法從簡稱辨別權證的追蹤標的、發行商、到期年月等資訊。因此才決定與國際潮流接軌,全面擴充。
然而,新制並非適用全部的上市(櫃)股票,統一溯及變更簡稱者,只有以下5類:
1.第一上市(櫃)公司股票:即「F類股」,統一在股票簡稱裡加上公司的註冊地。例如:F-美食(2723),改為「美食-KY」(指開曼群島註冊)。
2.第二上市(櫃)存託憑證:即TDR,會在後方加上DR(屬存託憑證)字樣做作識別。例如康師傅(910322),改稱為「康師傅-DR」。
3.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原本名稱為「深中小」(00643)的ETF,受限於簡稱3個字太簡略,一般投資人看不出來投資內容,更名後為「群益深証中小」,大致可以知道是群益投信發行、以深証中小板指數為追蹤標的的ETF。至於台灣規模最大、大家最熟悉的台灣50(0050),更名後叫做「元大台灣50」。另外,「T50正2」(00631L),以後也會更名為「元大台灣50正2」。
4.不動產投資(資產)信託:即REITs,把受託銀行納入。例如:原本的國泰R1(01002T),之後將改稱為「土銀國泰R1」;原本的新光R1(01003T),之後將改稱為「兆豐新光R1」。
5.第一上市櫃公司發行之可轉換公司債:例如愛之味(1217)發行的第3次可轉換公司債,原稱為「愛之三」(12173),更名後為「愛之味三」。
簡立忠指出,除了以上5類將統一回溯變更之外,已經發行的權證不會溯及既往,也就是說,在6月27日之前發行的權證還是使用舊簡稱,6月27日之後發行的權證才使用新名稱。
[上午 10:58:12] 烏龍 白毫: 權證名稱 永豐 統一 兆豐 為發行券商名稱 //“ Q  R”是發行公司的類型排序 後面的“Q 和4” 則是該次申請的順序 有的以數字 有的則是以英文數字代表
[上午 10:58:25] 烏龍 白毫: 最後那個兆豐62購01則是6/27之後 股票名稱要詳細說明
[上午 10:58:42] 烏龍 白毫: 標的“群聯”  發行券商“兆豐” 認購“購”